正文 第一章 鼎出(1 / 2)

軒轅曆459年,天降大雨,北到冀州,南到荊州,西到雍州,東到徐州,皆被席卷。五月到七月,兩月之中,九州之上,層雲遮天,不見白日,大江決堤,湖海倒灌,民不聊生。

六月,軒轅五世軒轅朝淳荒淫無道,在皇宮建造觀雨台,率領妃嬪大臣於觀雨台尋歡。丞相姬焱率領眾多有誌之臣跪請軒轅氏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軒轅氏不理,流放姬焱,誅殺三十餘位大臣,罪名曰:以下犯上,擾帝觀潮。

七月底,位於上河之尾的青州,救災官民挖出“青州鼎”一尊,鼎上書有九鼎歌:

一鼎出,天下裂

二鼎出,九州同

三鼎出,蒼生亂

四鼎出,家國統

…….

此鼎一出,九州震動。上古之時,洪水肆虐,禹鑄九鼎,定天下,製洪水,夏曆275年,冀州鼎現世,九州分裂,諸侯混戰,正合一鼎出,天下裂之讖;夏曆325年,軒轅昊攜豫州鼎橫空出世,一個月內,大敗九州八大聖女九大將軍,聲震九州;其年臘月,諸侯會盟,軒轅昊單槍匹馬,獨挑九州諸侯,無一落敗,豫州侯對其欣賞甚佳,以其為婿;第二年春,軒轅昊帶領豫州士兵,橫掃九州,一統天下,正是二鼎出,九州同;直道是風水輪流轉,400多年後的軒轅後代,也要步前人的後塵,軒轅朝淳在位35年,九州離心,諸侯割據,表麵上八大諸侯對軒轅氏恭敬有加,內地裏卻是招兵買馬,以待時機,百姓也是怨聲載道,對軒轅王朝早有反叛之心,三鼎出,蒼生亂,此時的軒轅王朝已是風中飄絮,危如累卵。

八月,青州侯秘密邀請其他七州諸侯齊聚青州,共同商議後路,史稱“八侯之盟”。盟約協定了八侯之間互不幹涉,互不擴張等條件,並且八侯互相約定靜觀其變,暫時性的對當朝皇帝虛與委蛇。八月八日,八大諸侯現身豫州,獻上“青州鼎”,軒轅氏大悅,進行了祭鼎大典,君臣同樂三日。

九月,軒轅朝淳迫於壓力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奈何軒轅王朝淫逸之風盛行,整個豫州放糧70萬石,到百姓手中的不到20萬石。各地盜賊見風就長,妖魔鬼怪也是趁機興風作浪,以九州三大派劍神宗、靈隱山、百煉門為首的各大門派紛紛派遣弟子出世修行,可惜杯水車薪,難解燃眉之急。

十月,兗州侯遇刺,幸不致死,刺客身著一身黑衣,繡有紫色匕首,審問七天七夜,隻說出“破法者”三個字,兗州侯下令將其處決。

十一月,水災的善後工作基本完成,廢墟重建,九州一片欣欣向榮。一切爾虞我詐,飛沙走石皆化為飛灰,消散不見。

臘月,天子會盟如期舉行,八大諸侯紛紛獻上賀禮,軒轅朝淳依然如故的進行了年終的狩獵和祭祀,青州鼎也同之前的冀州、豫州二鼎一同被放置在宗祠之內,進行朝拜,一切如前。

隻是在整個九州大地之上,很多有先見之明的人都明了這隻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山雨欲來風滿樓,一些跡象已經暗示著不久之後整個九州大地將會處於****之中,有人選擇參軍,有人選擇退隱。隻是這一切都隻在暗地裏默默進行著,像是決堤之前的洪水,一點一點的增加。

這是一個秋天,正是豐收時節,靠近九州西麵十萬大山的糧甬城,此城處於雍州和梁州的交界處,曆來都是兩州必爭之地,十年前雍州侯和梁州侯達成協議,此城兩州各管一年,對於糧甬城的百姓來說,一年換一次政策已是極為正常的事。此時的城中人聲鼎沸,叫賣聲不絕於耳,因為此地位於兩州交界,出城又是十萬大山,在這裏你能看到來自不同州不同目的的人,當地百姓對各種奇人異事也是見怪不怪。

糧甬城,城主府。

秋風過後,此地倍顯蒼涼,偌大的城主府不見人影,庭院裏一顆巨大的槐樹黃葉飄飄,落在院子裏,飄在屋簷上。城主府最裏間的房間裏,一襲黑衣,正盯著牆上的字畫,他雙手靠在背後,左手微微握拳,敲打著右手,一下又一下,像是牆上的滴漏,非常的有節奏,應該是在等待著誰的到來。一陣風吹過,一片黃葉終於是抵擋不住,脫離樹枝,輕飄飄地落下來,刹那間,風聲頓起,無數的黃葉跟著先前那一片飛舞在空中,下起了葉雨。再看房裏,不知何時黑衣的背後出現了一個人,來人恭敬的單膝跪地,左手握拳撐著身體,刻意地把自己隱藏在黑暗裏,看不清麵容,隻能看出在向黑衣人報告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