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純正蒙求卷上(1 / 3)

蒙學宜擇嚴師,故以師儒之教為先。師雖嚴,父母溺愛不可也,故父母之教次之。教在父師,學在己,故勤學又次之。然學莫大於明倫,故列五者之倫,而於父子加詳焉!

師儒之教

朱子蒙訓,呂氏齋規。

宋子朱子,名熹,字仲晦,諡徽國文公。嚐作訓蒙五篇,名《童蒙須知》。大略:一要身體端整,衣冠鞋襪潔淨整齊;二要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聲哄鬧,浮言戲笑;行步端整,不可疾走跳躑;三要居處之地,常掃拭幾案。文字筆硯,常嚴肅整齊;四要讀書字字響亮,心到、眼到、手到,寫字要一筆一畫,嚴整分明;五於雜細事宜,皆要謹慎。

宋東萊先生呂祖謙,字伯恭,諡成公。《齋規》首章雲:“凡與此集者,以孝悌、忠信為主,其不順於父母、不友於兄弟、不睦於宗族、不誠於朋友、言行相反、文過飾非者,不在此位。既與集,而或犯,同誌者規之,規之不可,責之,責之不可,告於眾而共勉之,終不悛者,除其籍。”

伯強端坐,陽城斥歸。

宋焦千之,字伯強,嚴毅方正。呂正獻公公著延之教子。諸生小有過,伯強端坐召與相對,竟日夕不與語,俟恐懼畏伏,方略降辭色。時滎陽公希哲方十餘歲,內則父兄教導之篤,外則伯強師訓之嚴,故德器成就,大異眾人。公嚐雲:“人生無賢父兄、嚴師友而能有成者,鮮矣。”

唐陽城,字亢宗,為國子司業。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以學為忠與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者乎?”明日謁城還養者二十輩,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使歸。簡孝秀德行者,升堂;沈酗、不率教者,皆罷。躬講經籍,生徒忻忻,皆有法度。

父母之教

文潛古句,武侯家書。

宋張耒,字文潛,作古句戒子序雲: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風嚴寒,時刻不少差也。示巨詩曰:“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鼓聲又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橋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誌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蜀丞相諸葛亮,字孔明,諡武侯。家書與子瞻雲:“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歡窮廬,將複何及也?”又雲:“若誌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柳親和熊,孟母買豬。

唐柳公綽,妻韓氏,相國休之曾孫。家法嚴肅,常令粉苦參、黃連、熊膽,和為丸,俾諸子永夜讀書,含之以資勤苦。

孟子少時,問其母東家殺豬何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教,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買豬肉以食之。

勤學之功

君實枕圓,純仁帳墨。

宋丞相司馬溫公光,字君實,刻苦好學,以圓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覺,又起讀書。宋丞相範純仁,字堯夫,文正公之子。晝夜肄業,置燭帳中,夜分不寐。後公貴,夫人猶收其帳,頂如墨色,以示諸子曰:“此汝父少時勤學,燈煙跡也。”

仲淹齏莖,永叔畫荻。

宋參政範文正公仲俺,字希文,少與友人在長白山讀書,日煮粟米粥一器,俟冷,劃為四塊,斷齏十餘莖,酢汁半盂,早晚暖而啖之。如是者三年。

宋參政歐陽文忠公修,字永叔,四歲而孤。母韓國夫人,親教公讀書。貧甚,以荻畫地學書。公敏悟過人,見輒成誦,比成人,舉進士。

橫浦辭衣,徂徠卻食。

宋橫浦居士張九成,字子韶,勤苦學。隆冬衣食不給,鄉人有以襲衣送者,公辭之曰:“士處貧苦,正是做工夫時節,若不痛自節抑,則貪欲心生,廉恥道喪,工夫安在?”

宋徂徠先生石介,字守道。王濟聞其困窮苦學,餉以盤食,公卻之曰:“甘脆亦某所願也,將何以繼乎?朝餐膏粱,暮厭粗糲,人之常情也,所以不敢當賜。”

安中精專,延平融釋。

宋黃履,字安中,精專讀書。早晨經書,每誦五百遍,飯後史書,可誦百遍,夜誦子書三百遍。每誦書,危坐不動,句句分明。

宋延平先生李侗,字願中,朱夫子師也。常雲:“理會文字,須令一件融釋了,方後更理會一件。”文公雲:“‘融釋’二字,下的極好,是他經曆來,所以說得如此分明。”

父子之倫

仲車嚴謹,伯達整齊。

宋節孝處士徐積,字仲車,事母嚴謹,非大故未嚐去其側。一日,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曰:“見貴官尚必具公裳,朝夕見母,乃不具公服乎?”一日,母在外家,襆頭晨省,外氏諸婦大笑之。如此旬日,雖屢笑不易,自是至老彌恪,且曰:“己之行敬,自此始。”

顧悌設幾,夢孫更衣。

吳顧悌,字子通,以孝弟、廉正聞,為偏將軍。每得父書,整衣設幾,舒書其上,拜跪讀之畢,複再拜。或疾耗之。問之,則臨書垂泣,聲更哽咽。

南唐江夢孫,事繼母。旦則冠帶溫清,親具侍膳畢,退更常服,力操耒耜;暮歸,更衣侍膳乃退,就庠序。時號搢紳先生。

子路藜藿,季偉飯蔬。

子路見夫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親老家貧,不擇祿而仕。昔常食藜藿,為親負米百裏外。親沒,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願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樹欲定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子曰:“由也。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東漢茅容,字季偉,年四十餘,耕於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容獨危坐愈恭,郭林宗見而異之,因請寓宿。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勤就學。

薑詩供鱠,載良效驢。

東漢薑詩,字士遜,事母至孝。妻龐氏,奉順尤謹。母好飲江水,水去舍六七裏,妻常溯流而汲,後值風不得時還,母渴,責詩而遺之。妻寄止鄰舍,晝夜紡績。市珍羞,使鄰母以意自遺。如是久之,姑怪,問鄰母,具對,姑慚感,呼還,思養愈篤。姑嗜魚鱠,又不能獨食,夫婦力作,供魚鱠,呼鄰母共之。舍側忽湧泉,味如江水,每旦輒出雙鯉,常供二母膳。

東漢戴良,字叔鸞,性至孝。其母每聞驢鳴,則悅,良常效之,以悅其母。

伯瑜悲泣,誌寬痛苦。

韓伯瑜有過,母杖之泣,母曰:“往者杖汝,常悅而受之,今何泣?”對曰:“往者杖常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衰,是以悲泣。”

唐張誌寬,為裏正詣縣,稱母疾,急求歸。令問狀,曰:“母有所苦,誌寬亦有所苦,今患心痛,知母有疾。”令怒其妄,係之獄。馳驗,如所言,遣之。

黔婁嚐糞,蔡順弤吐。

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父易在家遘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即日棄官,歸家,時父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嚐糞甜苦。”黔婁嚐之,味轉甜滑,心愈憂苦。每夜稽顙北辰,求以身代。

東漢蔡順,字君仲,少養母,甘口之物,不敢先嚐。母因酒吐,恐中有毒,乃弤其吐。

伯休臥地,季義負土。

宋司馬康,字伯休,丁母憂,勺水不入口,三日杖而後能起。治喪皆用禮、經家法。父溫公薨,執喪如夫人,哀毀有加焉。蔬食臥地,得腹疾,親戚勉以食肉,終不肯。

晉許孜,字季義,親沒,負土成墳。人有助者,晝不逆,夜除之。每一悲哀,鳥獸翔集,列植鬆柏五六裏。一日,鹿犯栽鬆,孜歎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猛獸殺鹿至犯所,孜悵怏埋鹿,猛獸即至前自撲死,孜又歎而埋之。後樹木滋茂,立宅墓側,奉亡如存,鷹雉同棲,獸鹿擾於庭。

王裒泣雷,許會號雨。

王裒,字偉元,痛父儀以非命死,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廬於墓側,旦夕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所曰:“裒在此。”

許伯會母喪,負土成墳。野火將逮塋樹,悲號於天,俄雨火滅。

陳烈晦朔,孟詵至分。

宋陳烈,字季慈,性介特,篤於孝友。年十四,失恃怙,水漿不入口五日。自壯迨老,奉享如事生禮,寢興晦朔未嚐輟。

唐孟詵,家祭儀每用二至二分。司馬溫公雲:“今仕宦者,職事既繁,但時至事暇,可以祭則卜筮,不必亥日及分至也。若不暇,卜日則至。依孟儀用分至,於事亦便。”

考亭祭墓,稚圭拜墳。

朱夫子,號考亭。戒子塾雲:“終天之痛,無以自贖。惟有歲時祭祀,致其謹潔,猶是可著力處。”又曰:“比見墓祭土神之禮,全然滅裂,吾甚懼焉!既為先君讬體山林,而祀其主者,豈可如此。今後可與祭墓一樣,以盡吾寧親事神之意,勿令少有所隆殺。”

宋丞相,魏國韓忠獻公琦,字稚圭。寒食親拜二墳,因作詩曰:“春色清且明,節盛一百五,寒食遵遺俗,潑火霽新雨。非才忝國思,因病得吾土,何以知殊榮,此日奉宗祖。芳香達孝誠,僾若侍容語,禮成無一違,觀者竟如堵。”

丁蘭木像,寇準鍾痕。

丁蘭事母至孝,刻木像母事之。蘭妻誤燒其麵,應時發落如割,遂放其妻,大哭不止。

宋丞相,萊國寇忠湣公準,字平仲。少時,不拘小節,愛飛鷹走犬。太夫人性嚴,每不勝怒,舉稱錘投之,中足流血,由是折節從學。及貴,母已亡,每捫其痕,輒哭。

張敷存扇,溫叟聞鈞。

南史張敷,生而母亡,數歲便有感慕之色。十歲求母遺物,惟得一扇,乃緘藏之。每至感思,開笥流涕。

宋劉溫叟,字永令,父名〈艸獄〉,終身不聽樂,不遊嵩、華。每赴內宴,聞鈞奏號泣不已,謂若非君命,不敢至此。

範萱捧手,樂正傷足。

晉範宣,宇宣子,幼時,誤以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耶”?曰:“不足為痛,但受全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

《禮記》: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人問:“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夫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故君子頃步而不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憂色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遊,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劉歊知意,景初惟欲。

南史劉歊,奉母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需,口未及言,歊已先知,手知營辦,狼狽供奉。

宋晏敦複,字景初,性至孝。居官時,晨必問安。後出理公事,晝則親膳畢,乃敢退食;夜則溫清,俟寢定,乃敢退。休於私室,陰雨必拱立母側,恐其聞雷而驚。或出遇雷,必馳歸而問。母疾,躬治醫藥,通夕不解帶。雖老,服勤不替。所得祿,盡以奉甘。旨,惟母欲,觀意承誌,不待言而行。趙概郡封,曾參吏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