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釋迦牟尼在給他的弟子最初傳法時就反對下跪膜拜,主張人人平等,甚至在佛菩薩麵前也人人平等,畢竟人皆可成佛;但是,人類有自身的文化發展過程,因此逐漸逐漸就演化出一些原來佛教禮儀中沒有的規矩。
霍金教授在他的理論中給我們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生活在世上的這些人,如同是一個遊戲中被編好程序的人物,我們在遊戲世界中的命運軌跡都被一個操作電腦的玩家所控製著,但是大家不要誤會,這個控製大家命運的電腦操作者不是神靈也不是佛菩薩,而是“業力”!也就是你的靈魂在很多很多時代時間空間以來所積累起來的因果能量關係!
至此,有人又會懷疑因果關係的存在性了,他們會反問道:“為什麼有些對佛教非常虔誠的學佛者還是疾病纏身死於惡疾?不是說信仰佛教能得到佛菩薩願力的加持嗎?”
為什麼那麼多做惡的人大富大貴而行善積德之人卻窮困潦倒?
其實這一切也是業力的作用:
打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揮金如土的富家浪蕩公子成天大手大腳的揮霍金錢,但是由於家中祖業豐厚,也許他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仍然不缺錢花;同理,此生做惡之人,也許近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為他所做惡之事得到應有的報應,但是正如祖業始終有用完的一天,同理,生靈幾世所積累的善因也有用完的一天,當善因用完的一天也就是惡因來臨之日。
佛教中有現世報、來世報等多重因果報應說法,也就是說關鍵看善因和惡因的命理使用情況,當善因用完了自然惡因發生作用,惡因用完了善因開始發生作用,因此有可能此生某個時候就因善因用完而惡因發生作用,或者惡因用完善因產生作用。
當然,善因與惡因也不是一定要等對方因素使用完才發生作用的,善因與惡因也可能交替發生,學佛之人疾病纏身並非是由於學佛無用,而是惡因觸發,但是由於學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盡量化解惡因導致的不良後果,如果過去惡因過重,也不可能完全化解,所以該承受的惡果還是要承受。
然而肯定還會有人會說:“不可能!就算是有因果聯係,但是看看現實中作惡多端的人卻大富大貴,我看不出他上輩子能幹什麼好事種什麼善因”,其實,人的本性都是這樣,窮困之時往往能夠激發出其向善本性,一旦富貴時往往容易被利益熏心性情大變,從古至今的例子舉不勝舉。因而此身作惡之人不能說他上一輩子就沒有做過善事種過善因;同理,此生行善積德之人也不能說他幾世都是積德行善之人。
積德行善最終會積累善因而獲得福報!同理,作惡多端的人也在不斷的消耗自己本有的福德而積惡因最終要得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