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歐雷曆983年,聖彼得堡——
被後世譽為“傳奇”的愛德華大帝帶領大軍將這裏圍了個水泄不通。
“進攻!”愛德華大帝舉劍仰天,命令一下組織嚴密的愛德華王國大軍立即湧動了起來,英勇無畏的愛德華王國士兵前赴後繼地發起了衝鋒。
城牆上愛德華大帝的對手巴魯克雖然隻有30多歲,但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為了給傑倫克王國爭取北方戰區主力增援的時間他率領十五位領主三萬人對抗愛德華十萬大軍,而此時縱觀整個戰區能夠抵擋愛德華帝國的堅城隻有巴魯克自家的領地聖彼得堡了。
依靠祖祖輩輩對聖彼得堡的經營,巴魯克把愛德華阻擋在城下整整了愛德華五十多天,除了攻破維薩科王國首都維薩科一戰外無人能做到。但由於一位毫無騎士精神的領主瑞紳恰怯戰逃跑,導致巴魯克被包圍。此時巴魯克以明白自己不得不與城共存亡,這次愛德華的攻城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了。
巴魯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目不轉睛地盯著衝過來的敵人,盡管有著家族上百年來囤積的武器裝備糧食但是幾十天沒有得到任何補給的苦戰也消耗掉了絕大多數的武器裝備,作為指揮官的巴魯克必須要在能最大殺傷敵人的範圍內才下令放箭。
“放箭!!!”煎熬的十幾秒過後愛德華王國士兵終於進入了攻擊方位,用了不到一秒的時間稍微判斷後,巴魯克立即下令放箭。多日的戰鬥哪怕是在會戰開始前才完成訓練投入戰場的士兵在生與死的磨練中已練就一番打仗的本事,巴魯克話音剛落成千上萬支箭便如冰雹般砸向了愛德華王國士兵。
盡管巴魯克的弓箭手不論是在精準度、力量上都十分強,但是他們射擊的對象是愛德華大帝攻破一座座城池的重要保障——“多克羅重步兵”。
正如其名多克羅重步兵身披重甲,盡管這些重甲會大大拖延他們的速度但是卻給予了極大的防護,雖然投石可以對其造成致命傷,但是箭對他來說確如撓癢癢一般。而巴魯克的弓箭手最多隻能給工程兵們造成傷害——但若能大量殺傷工程兵這也就夠了。
多克羅重步兵順利地登上了城牆,但是突然感到一陣遍布全身的痛隨後眼冒金星邊啪地一下掉了下去。用來打擊多克羅重步兵的是一種長達五米特製的鈍器,對於這些全身板甲的重步兵來說可以造成極大的傷害。雖然因為很重導致揮舞的很慢移動地慢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良好的操作,不過結合良好的陣形和重步兵的移動速度可以形成不間斷(對於行動遲緩的重步兵來說)的攻擊。
這些鈍器並非是無敵的,在雲梯中突然出現了一群輕步兵,他們隻穿著用於防禦弓箭的紙甲,配備一把鋒利輕便的匕首,他們的任務是在鈍器攻擊的間隙消滅那些鈍器的使用人員。
然而這說的輕巧做起來卻很難,輕步兵們哪怕是被鈍器擦過雖然不會骨折但就是劈下來的風勢也可以硬生生地把輕步兵撂倒在地上,若是在陪劈到腦袋上,恐怕得被砸成肉醬。
在一具具屍體的“幫助”下,終於有一個輕步兵成功殺死一名鈍器使用人員,城牆不像野戰場不過十多米的距離一個人死了可能整個隊形都亂了。一個兩個三個……一個個鈍器的使用者倒下重步兵們成功的地接上了隊伍而鈍器使用者退了下去,傑倫克王國的步兵使著可以將重步兵置於死地的鈍器,可以將輕步兵劈成兩半的刀劍迎了上去。
此時此刻,城牆的歸屬決定與雙方步兵的數量以及步兵的戰鬥力了。這時的巴魯克依然站在塔樓上,他望著城牆的戰鬥雖然又慌又急,但是他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