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十三年,春,晉侯使郤錡來乞師,將事不敬。(將事,致君命。)孟獻子曰:“郤氏其亡乎?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
[疏]“禮身”至“無基”。正義曰:幹以樹木為喻,基以牆屋為喻。樹木以本根為幹,有幹,故枝葉茂焉;牆屋以下土為基,有基,乃牆屋成焉。人身以禮、敬為本,必有禮、敬,身乃得存。郤子無基,則亦無幹,但言有所局,不複得言幹耳。
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郤錡,郤克子,故曰嗣卿。為十七年晉殺郤錡傳。惰,徒臥反。
三月,公如京師。宣伯欲賜,欲王賜己。請先使。王以行人之禮禮焉。不加厚。使,所吏反。孟獻子從。王以為介,而重賄之。介,輔相威儀者。獻子相公以禮,故王重賄之。從,才用反。介音界。相,息亮反,下同。
[疏]“宣伯”至“賄之”。正義曰:《周語》雲:“簡王八年,魯成公來朝,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見王孫說,與之語。說言於王曰:‘魯叔孫之來,有異焉。其幣薄而言諂,殆請之也。若請之,必欲賜也。且其狀方上而銳下,宜觸冒人王,其勿賜。若貪陵之人來而盈願,是不賞善也,且財不給。’王使私問諸魯,魯人雲:‘請之也。’王遂不賜,禮如行人。”孔晁雲:“行人,使人也。”以使人之禮禮之,不從聘者之賜禮也。又曰:“魯侯至,仲孫蔑為介。王孫說與之語,說讓說以語王,王厚賄之。”
公及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劉康公,王季子。劉、成二公不書,兵不加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脤,宜社之肉也,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脤,市軫反。盛音成。
[疏]注“脤宜”至“之名”。正義曰:宜者,祭社之名,脤是盛肉之器。受脤於社,受祭社之胙肉也。《周禮-掌蜃》:“祭祀共蜃器之蜃。”鄭玄雲:“飾祭器之屬也。《春秋》定十四年秋,‘天王使石尚來歸蜃’。蜃之器以蜃飾,因名焉。”鄭玄雲:“蜃可以白器,令色白。”是盛以脤器,故曰“脤”也。既言“宜社”,又自解宜名。《釋天》雲:“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孫炎曰:“有事,祭也。宜,求見祐也。”是宜者,出兵祭社之名。
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養威儀以致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膰,祭肉。盡,津忍反,下同。膰音煩。
[疏]注“膰,祭肉”。正義曰:《詩》詠祭祀之禮雲:“為俎孔碩,或膰或炙。”又曰:“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毛傳雲:“傅火曰:“燔祭肉有燔而薦者,因謂祭肉為膰也。”
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交神之大節。今成子惰,棄其命矣,惰則失中和之氣。其不反乎!”為成肅公卒於瑕張本。
[疏]“民受”至“反乎”。正義曰:“天地之中”,謂中和之氣也。民者,人也。言人受此天地中和之氣以得生育,所謂命也。命者,教命之意,若有所稟受之辭,故《孝經》說雲:“命者,人之所稟受度是也。”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恒也。故人有能者,養其威儀禮法,以往適於福,或本分之外更得延長也;不能者,敗其威儀禮法,而身自取禍,或本分之內仍有減割也。為其求福畏禍之故,君子勤禮以臨下,小人盡力以事上。勤禮莫如臨事致敬,盡力莫如用心敦篤。敬之所施,在於養神,朝廷百官,事神必敬;篤在守業,草野四民,勿使失業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宗廟之祀,則有執膰;兵戎之祭,則有受脤,此是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受脤而惰,是自棄其命矣,死必在近,此行其不得反乎?爾之往也,“養之以福”,謂將身向福也;“敗以取禍”,謂禍及身也。福則人之所欲,作往就之辭也;禍則人之所惡,作自來之語也。敬則所施有處,故言“致敬”也;厚則唯在已身,無所可致,故重言“敦篤”也。執膰、受脤,俱是於祭末受而執之,互相見也。劉炫雲:“命者,冥也。言其生育之性得之於冥兆也。”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呂相,魏錡子。蓋口宣巳命。相,息亮反,注同。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晉獻公、秦穆公。逮音代,一音大計反。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穆公夫人,獻公之女。好,呼報反。六同戮,力相承,音六;嵇康,力幽反;呂靜《字韻》:與飂同;《字林》:音遼。
[疏]“戮力同心”。正義曰:孔安國以戮力為陳力,以《論語》有“陳力就列”故也。戮力,猶言勉力、努力耳。
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辟驪姬也。不言狄、梁,舉所恃大國。辟音避。驪,力知反。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於晉。僖十年,秦納惠公。俾,本或作“卑”,必爾反,下及注同。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僖十五年,秦伐晉,獲惠公。
[疏]“又不”至“之師”。正義曰:言秦既納惠公,又不能遂成大功,而複伐晉,為此韓之師也。下雲“亦悔於厥心”,謂秦悔伐晉也。
亦悔於厥心,用集我文公,集,成也。是穆之成也。成功於晉。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草行為跋。擐音患。胄,直又反。跋,蒲末反。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晉自以鄭貳於楚,故圍之,鄭非侵秦也,晉以此誣秦。事在僖三十年。疆,居良反。埸音亦。秦大夫不詢於我寡君,擅及鄭盟。詢,謀也。盟者秦伯,謙言大夫。詢,思巡反。擅,市戰反。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致死命而討秦。時無諸侯,蓋諸侯遙致此意。
[疏]注“致死”至“此意”。正義曰:劉炫以為誣秦。今知不然者,凡誣秦者,謂加之罪,傳辭少略者,可得稱誣。今傳雲:“諸侯疾之,將致命於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又雲:“我有大造於西。”傳文既詳明諸侯實有此意,若無諸侯,何得稱為大造?且秦師襲鄭,鄭亦疾秦,此則諸侯之義也。劉以為實無諸侯,而規杜過,非也。
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於西也。造,成也。言晉有成功於秦。恐,曲勇反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不見吊傷。
[疏]注“不見吊傷”。正義曰:《曲禮》雲:“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鄭玄雲:“人恩各施於所知。吊、傷皆謂致命辭也。《雜記》:‘諸侯使人吊辭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此施於生者,傷辭未聞也。說者有衍吊辭雲:皇天降災,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此施於死者,蓋本傷辭。辭畢退,皆哭。”是吊傷之事。
蔑死我君,寡我襄公,寡,弱也。“死我君”,本或以“我”字在“死”上。
[疏]“蔑死”至“襄公”。正義曰:輕蔑文公,以為死無知矣。謂襄公寡弱,而陵忽之。
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伐保城,誣之。費滑,滑國都於費,今緱氏縣。迭,直結反,徐音逸。殽,戶交反。奸音幹。費,扶味反。滑,於八反。緱,古侯反。
[疏]“奸絕我好”。正義曰:奸亂斷絕,不複與我和好也。注“伐保”至“氏縣”。正義曰:“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傳皆無文,獨謂此為誣者,於時輕行鄭,不得在道用兵,故知此伐保城是誣之也。春秋之時,更無費國。秦惟滅滑,不滅費,知費即滑也,國都於費,國邑並舉以圓文耳。
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滑,晉同姓。撓,乃卯反;徐,許高反。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納文公之勳。覆,孚服反,下同。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在僖三十三年。隕,於敏反,下同。猶原赦罪於穆公。晉欲求解於秦。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秦使鬥克歸楚求成。事見文十四年。文元年,楚弑成王。見,賢遍反。
[疏]注“秦使”至“成王”。正義曰:文十四年傳雲:“初,鬥克囚於秦,秦有殽之敗,使歸求成。”僖三十三年,秦敗於殽。文元年,楚弑成王,故謀不成也。
穆公是以不克逞誌於我。逞,快也。逞,敕景反。穆、襄即世,康、靈即位。文六年,晉、襄秦穆皆卒。康公,我之自出,晉外甥。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闕剪我公室”。正義曰:闕謂缺損,剪謂滅削,言欲損害晉之公室。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蝥賊,食禾稼蟲名。謂秦納公子雍。闕,其月反;徐,如字。蝥賊,莫侯反;《爾雅》:蟲食苗為蝥,食節為賊。
[疏]注“蝥賊”至“蟲名”。正義曰:《釋蟲》雲:“食根蟊,食節賊。”是食禾稼之蟲也。納雍害晉,若蟲食禾,然彼晉自召雍,非秦罪也。
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在文十年。康猶不悛,八我河曲,悛,改也。悛,七全反。伐我涑川,俘我王官,涑水出河東聞喜縣,西南至蒲阪縣入河。涑,徐息錄反,又音速;《字林》同。俘,芳夫反。翦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在文十二年。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言康公自絕,故不複東通晉。複,扶又反。及君之嗣也,君,秦桓公。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望秦撫恤晉。君亦不惠稱盟,不肯稱晉望而共盟。稱,尺證反,注同。利吾有狄難,謂晉滅潞氏時。難,乃旦反。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夷,傷也。箕音基,一音其。郜,古報反。芟,所銜反。夷,本亦作痍,音夷。虔劉我邊陲,虔,劉,皆殺也。
[疏]注“虔劉皆殺也”。正義曰:“劉,殺”,《釋詁》文。《方言》雲:“虔,殺也”。重言殺者,亦圓文耳。
我是以有輔氏之聚。聚,眾也。在宣十五年。聚,才喻反,注同。
[疏]注“聚,眾也”。正義曰:謂聚眾以拒秦也。以上有殽之師、令狐之役、河曲之戰,不用重文,故變文言“聚”。古人為文,亦有辟耳。
君亦悔禍之延,延,長也。而欲徼福於先君獻、穆,晉獻、秦穆。徼,古堯反。使伯車來命我景公伯車,秦桓公子。曰:‘吾與女同好棄惡,複脩舊德,以追念前勳。’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令狐會在十一年。申厲公之命,宜言寡人,稱君誤也。女音汝,下文皆同。好,呼報反,一音如字。複音服,又扶又反。寡君,讀者亦作“寡人”。
[疏]注“令狐”至“誤也”。正義曰:劉炫以為,臣之出使,自稱己君皆曰“寡君”,今呂相雖奉君,兼有己語,稱“寡君”正是其理。杜何知宜為“寡人”,稱“君”為誤?今刪定知劉說非者,以呂相奉厲公之命而往絕秦,則皆是厲公之言,不得兼有己語。案隱十一年,鄭伯告許大夫雲“假手於我寡人”,今呂相稱厲公之命,還與自稱無異,亦當雲“我寡人”,故知稱“君”為誤。劉以稱“寡君”為是,以規杜過,非也。
君又不祥,祥,善也。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及,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