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的創始人伊斯曼本人是一個立意進取、不斷創新的人。
他研究出了第一片幹片底片,引起了攝影界的一場革命,製作出了第一台柯達盒式相機,實現了人人都能“按快門”的願望。伊斯曼生產出了人類攝影史上的第一卷透明膠片,還發明了柯達的第一台袖珍相機和16毫米電影膠片。伊斯曼的後繼者們繼承了開拓者的優良傳統,不斷地用創新來豐富柯達係列產品。
柯達是一個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是創新的化身、新技術的化身。柯達成功開發新產品的六條寶貴經驗是:
1.根據市場需求,將產品功能明確化
要從無形的市場資訊中歸結出產品可具備的功能,是一件困難的工作,但也是增加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不過,收集方法必須正確,否則,不但會導致開發出來的產品無人問津,更浪費公司寶貴的資源。為了確保市場資訊的正確,訂立了一套特別作業流程,包括收集市場資訊、消費資訊,用以開發產品。
2.將產品開發過程明確化
專案小組製定一套產品開發作業係統,不但詳細列出各項開發步驟,同時詳列檢查步驟,以確保開發工作順利進行。這套產品開發作業係統――“製造能力確保係統”,適用於每條營業線、部門。
3.以專案管理的方式,成立專案小組,用以從事各項產品的開發工作
任何一項產品的開發,都必須先成立專案小組,而專案小組的成員則包括研究開發、生產、行銷等部門的有關人員。不過,小組的成員與組長,將隨著產品開發工作的進行而有所改變。
4.鼓勵人員在各部門間流通
成立專門委員會,以加薪與獎勵的方式鼓勵在公司內部轉換工作,以確保各部門的活力,並充分運用人力資源。
5.充分利用時間
避免各營業線自行購買所需設備而出現設備重複的情況,要求各營業線共用部分設備。營業線為確保自己使用設備的時間與其他營業線不產生衝突,必須事先規劃整個工作流程並利用等待設備的空閑時間訓練,或從事新產品測試工作。
6.建立少量生產的生產線
開發工作接近尾聲時,先少量生產,以測試市場反應,作為改良的依據。盡管建立少量生產的生產線必須大筆投資,卻可以免除暫停一般生產線的浪費。
要點:
不斷更新產品是柯達的成功秘訣之一。柯達是靠開發新品種起家的,也是靠不斷地開發新品種而發展的。柯達公司非常重視新品種的開發,現在每年花在科研上的經費近6億美元,平均每3天就有一項新發明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