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承德
光陰荏苒,恩師褚桂亭離開我們已經35年了,恩師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的腦海中。恩師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大武術家,一代太極、形意、八卦、武當劍大師。恩師一生兢兢業業,數十年傳武育人,可謂桃李滿天下,他終生致力於繼承弘揚中華武術,執著地研究武術攻防技藝。他武術技藝精湛,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贏得了眾多海內外武林同道的欽佩和敬仰。
褚桂亭(1892.7-1977.2),字德馨,出生於河北省任丘縣州鎮南關村一個小康農民之家。他體格魁梧修長,相貌威武端正,性格豪放仗義,氣宇軒昂。因受家鄉濃厚的習武之風的熏陶,他幼年時期就萌發了練武強身的雄心壯誌。褚師七歲從武,少年時己精通少林長拳等武藝,對武當拳術等派別頗有研究,無所不精,醉八仙、螳螂、通背、形意雜式捶、八卦龍形掌、太極散手等練得極為出眾,年方二十餘,已揚名武林。
褚師之形意八卦先後受業於李存義、梁振圃、薑玉和、黃柏年,武當劍法受益於李景林先生,褚師與黃元秀是當代武當對劍表演之典範,太極則受教於楊澄甫、楊少侯大師,是楊澄甫弟子中的虎將。褚師深得各名家真傳,加上練功勤勉刻苦和不斷比武實戰,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融會貫通,自成體係,獨具章法,其動作之輕靈快速,變化無窮,其放勁之剛脆猛烈,幹淨利落,其瞬間之打手撒放,轉關技擊等都別具一格,出類拔萃。
褚師一生以教拳為業,生活起居平淡簡樸。在南京授拳期間,家中布置雅致,有名人對聯、字軸,床頭常掛一把鋒利龍泉名劍。民國初年,他與鄉人左振英、黃振遠同在江蘇督軍李純部下任武術教官。褚師曾兼任江蘇全省國術教官主任。1914年,褚桂亭聞悉郝恩光先生(郝恩光,字海鵬,人稱小白袍,一代武術大師,傳藝於李玉琳、郝家俊、駱興武,1914年赴日建立“中華武士會”分會,1918年回國)將東渡日本,傳授形意拳,褚師即經武漢返回家鄉,探望了老母,後陪同當地二十多位師兄,去天津為郝先生送行。他為了苦練基本功,送行人中除他之外,大家都乘船去天津,唯獨他步行,順著大清河岸,邊行邊打形意拳中的崩、鑽二拳,走到天津,打到天津,已是晚上十點多鍾,渾身不知疲倦。次日,他向臨行的郝恩光先生叩頭拜師,並學習了心儀己久的形意“三合對刀”。褚師回憶說:當時隻有一柱香的時間,且用的是鋒利開口的柳葉刀。由此,褚師對武術的癡迷,可見一斑。
褚師為人忠厚正直,性格剛烈,愛打抱不平。上世紀20年代初,他到杭州,在一家茶館中,當地兩個地痞肆意淩辱賣唱的父女,他挺身而出,狠狠教訓了兩個惡棍,接著褚師佇立橋頭,一麵催賣唱父女二人快離開,一麵對追上來的十幾個無賴大聲喝道:“誰敢上來!”幾個歹徒衝上橋頭,隨即被褚師手一揮先後扔進河裏。
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後,在上海舉辦擂台賽,褚桂亭應邀參加。在激烈角逐中,北方名拳師馬景榮、左振英等相繼敗北,褚桂亭奮然而上,連續擊敗強手,獲壯年組第一名。1930年在上海、1931年在南京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褚桂亭均被邀聘為監察、仲裁委員。以後,在南京幾次舉行地方性武術比賽中,他都被聘為副總裁,主持比賽。
上世紀30年代中期,褚師再次赴南京教拳。當時,許多社會名流均爭相以從褚師習武為榮,登門求教者與日俱增。他對所有求教者,不分職業、性別和名分高低,均一視同仁,僅在南京一地,上至警察廳長吳恩豫、電影名星袁美雲、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商務會長李福海,下至夥夫田小三,都曾受其親授。褚師以精湛技藝先後被聘任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武術總教官、保定金陵軍官學校總教官、中央警官學校武術教官、總統府侍衛處武術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武術總教官等職。當時在南京總統府任總翻譯官的董健吾先生,就曾拜在褚師門下學習太極拳(董健吾是潛入國民政府任少將的中共地下黨員,全國解放後,他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及市府參事工作)。當時,曾有一日本高級參謀,是劍道七段,不服褚師之聲望,欲邀鬥技,由董健吾介紹雙方比試。為避意外,各用木劍,劍頭塗濕石灰,以身上白點多寡定勝負。褚師施展武當劍法,行步流星,劍走輕靈,身法一展,立見顏色,日本人直被殺得手忙腳亂,疲於招架,幾無還手之能。未幾,賽畢,但見褚師神清氣閑持劍而立,顯得格外威武瀟灑,僅有袖上一點白點,反現對方,前胸及腕、肩皆被刺得斑斑白點,好不狼狽。日本參謀大為佩服,當場要拜褚師學劍,被拒絕了。褚師說:“國術不能隨意傳授外國人。”在場者都為褚師替國家爭氣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