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友唐
一、李克強拋出武繡球
近期,從《人民日報》上獲悉,李克強副總理訪歐,好評如潮,特別是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他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匈中雙語學校、匈牙利禪武文化中心學員表演的中國扇子舞、中文兒歌、和中文詩朗誦、武術表演、書法、茶藝展示,這些中國味兒十足的節目由匈牙利孩子們一招一式地表演,別有一番味道,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看到了活生生的兩國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
李克強說:“我們來到了匈牙利的雙語學校,看了表演,特別是少林功夫表演,雖然遠離祖國,讓我們也有了身處中華文化之中的感覺”,“上個世紀90年代,我到歐洲訪問。那時我是河南省長。當時有位朋友問我,河南省離少林寺有多遠?我告訴他,少林寺就在河南省的中心位置,在省會鄭州市附近。”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匈兩國人文交流,他當場提議,邀請在場的匈牙利少林功夫表演者到少林寺訪問。李克強拋出了武繡球,一石激起千層浪,贏得了熱烈掌聲和歡呼。
二、意義不尋常
在我國所有的體育項目中,最需要我們主動向外推廣的就是武術,因為它不僅既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而且又蘊含著豐富的東方文化內涵,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源於中國的武術奉獻給世界。長期以來,傳播武術的形式,多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不過,由我國領導人主動邀請外國武友訪華,是否有過,無從查據,所以李克強副總理邀請匈牙利青少年訪問少林寺有其特殊意義。
首先,中共十八大在年內召開,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中領導班子的新老更替為全球所關注。之前,無論是習近平副主席訪美,還是李克強副總理訪歐,均引發了國內外媒體極大的關注與熱議。在百忙的國事訪問期間,李克強特意觀看了匈牙利青少年武友的功夫秀,邀請他們訪問少林寺,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興趣與思考。
其次,河南的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武術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少林拳均出自河南,李克強又擔任過河南省長,對中原文化獨鍾不言而喻。記得前些年河南赴香港招商引資,首推的就是中原文化。
上個世紀北京舉辦亞運會,我台俄語部收到聽眾來信,居然不提亞運會,而是尋問到少林寺學功夫怎麼去法兒。1983年,我隨體操隊赴布達佩斯采訪世錦賽,陪同我們的匈牙利外交官最關心的居然不是體操而是功夫,後來他來北京工作,興致勃勃地參加了國際俱樂部辦的太極拳班,因此,匈牙利有禪武文化中心並不奇怪。
再有,時代背景的變化,當今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凸顯。去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製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人類文明進步的曆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傳,鑄就了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留下了飽蘊思想精髓和價值追求的燦爛遺產。社會主義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激流勇進,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書寫了人類文明的嶄新篇章。”
目前,我國已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與145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與上千個文化組織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對外文化交流規模和影響空前擴大,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渠道和層次更加多樣。令人可喜的是武術在傳播優秀中華文化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遠的有武術表演團走進美國白宮,受到了時任總統尼克鬆的接見,近的有武術表演團在紐約聯合國亮相,有驚歎、有掌聲、更有讚賞。在《日本:隨處可見中國文化》一文中稱:“武術,太極拳、氣功、書法、水墨畫等中國傳統的技藝,在日本影響廣泛經久不衰。”《參考消息》2011年11月7日)可見武術等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處上升期。
武術曆來有“請進來,走出去”的傳統。最初中國武協開辦了N期國際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就是典範,後來一些“畢業生”還成了在境外傳播武術的骨幹。更具影響力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IOC(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等國際要人慕名而來,拜謁了名聞遐邇的禪武聖地少林寺。
“走出去”也不少,選派教練員到世界各地傳播武術,比如中國武協的張玉萍、章王楠、徐向東等都曾有過在國外傳授武術的經曆。為便於外國武術習練者考評段位,選派吳彬、張山、夏柏華等專家赴法國進行現場考評,參加者近百人。武術隨文化部出訪幾乎每年都有,加上各種比賽輪流坐樁,分別由國際武聯、亞武聯成員承辦,讓武術之花在五大洲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