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曲則全(1 / 2)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曲”對於物來講就是曲線,對於做人來講就是曲己從人。“全”是保全的意思。因為世上從來沒有什麼寬闊筆直的大道等著我們去走,我們所麵臨的常常是充滿坎坷、陷阱、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曲則全”的人能在這樣的路上自由穿插,並毫發無損。這個原則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你必須讓對方相信你要走棧道,否則,你就不能暗度陳倉。亞當·斯密說:“我們從來不向他們談論自己的需求,隻是談論他們的利益。”如果你能讓對方相信這件事對他有好處,他很可能會積極地去做,如果隻是一味地說教,效果可能不會太好。威爾·羅傑斯說:“人類有史以來已經有三項偉大的發明:火、輪子和中央銀行。”其中輪子就是“曲則全”的一個具體應用,它徹底結束了人類馬背上的時代。輪子的發明給人類提供了極大地方便,極大地降低了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易成本。對於做人來說,要懂得曲己從人。外國有一對夫婦,個性都比較強,平時誰也不讓誰,弄得感情幾近破裂。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在一個峽穀裏發現,一麵山坡上的樹活著,另一麵山坡上的樹卻死了。經過仔細觀察,他們發現樹活著是因為它的樹枝比較軟,在雪落到一定的厚度時,樹枝一彎,雪就落到了地上,如此不斷重複,它才能在冰天雪地裏頑強地活著。另一些樹死了,是因為它的樹枝太硬,雪落到一定程度,就把樹枝壓斷了。夫妻兩個由此悟出了生活的道理,又複歸於好。像有些家族企業就建立一套製度,以保證決策權始終掌握在有能力的人手裏,這樣子女雖然不親自管理企業,卻有飯吃。不像有些家族企業,不管子女有沒有管理能力,都把決策權交給子女,很可能弄的沒飯吃。

“曲則全”這個道理也體現在說話的藝術上麵。比如我朋友給我講的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在挨了一個領導批評之後想不通,就到另外一個領導那兒去訴苦,這個領導說,你和他生什麼氣呢,他隻有八成,你和他生氣,別人會笑話你的。這人不生氣了,可那個領導不幹了,找過來說,聽說你說我是八成?這個領導不慌不忙地說,我混了這麼多年才落了個六成,你八成還不滿意?所以,如果能靈活地運用“曲則全”,笑談之間就能化解許多矛盾。曆史上有很多這類例子。我們看下麵一個故事: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公大怒。縛至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肢解人,不知從何處始。公離席曰:縱之,罪在寡人。

齊景公是春秋時代人,在齊桓公之後,也是曆史上一位明君。晏子是他的宰相。當時有一個人得罪了齊景公,齊景公大發脾氣,叫人把他抓來綁在殿下,用“肢解法”把這人處死,同時還下令,誰都不可以諫阻這件事情,如果有人敢諫阻,便也要殺掉。在那個時候,皇帝講的話,就是法律。晏子聽了以後,搶先站出來,把袖子一卷,拿起刀來,左手把那人的頭發揪住,右手拿起刀在鞋底下摩擦,做出一副要親自殺掉此人為皇帝泄怒的樣子,但他卻不立即動手,而是慢慢的仰起頭來,向坐在上麵的景公問道:“報告皇上,我看了半天,沒辦法下手,好像曆史上記載所有的好皇帝,要殺人時,都沒有說明應該先砍哪一部分,請問皇上,你說先砍哪一部分呢?”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立刻警覺,自己要做明君,是不能用這麼殘酷的方法殺人的,當即對晏子說:“好了,放掉他,是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