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一大段,可以說是老子描繪了一幅眾相圖。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熙熙”,是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人就是這麼奇怪,看別人,總是那麼的自由自在,無煩無憂,而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幸,好像老天總是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內心都有許多的痛苦,一生都是在忙忙碌碌,為名韁利索所羈絆。“太牢”,是指祭祀用的牛、羊、豬三牲,後來也專指牛。“如享太牢”是說大部分人活著好像很快樂,每天都在吃香的、喝辣的。“如登春台”是說又好像春天到了,到郊外去登高、踏青,真是愜意啊!這是老子對普通眾人生活態度的一種描寫。接下來是說有“道”之人的生活態度。“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泊”是停留的意思。“未兆”是沒有什麼兆頭。比如,比爾·蓋茨在創業時,別人肯定沒有意識到電腦軟件的潛在市場是那麼的大,否則,哪裏輪得到蓋茨做老大。正因為他看到了未來,所以他才會停留在那裏埋頭去做。“如嬰兒之未孩”是形容思想之單純的仍如嬰兒一般,連小孩子的情趣都沒有。因為人一旦選定一點,思想反而變得很單純,如果注意力分散是很難成功的。“儽儽”是確然而不可拔的意思。像一座高山,屹立在那裏,不可動搖。“無所歸”是說你無法把它歸到哪一類裏麵去,和孔子的“君子不器”是一個意思。這一句是說一個有道之人,從外表上看什麼也不像,內心卻有一種不可撼動的力量。像有些人臨難即退,耍滑頭,或膽子小得要死,不要說不可拔,大聲吆喝一下,他都嚇得趴下了,還談什麼確然而不可拔!所以《禮記》裏就告訴人們“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意思是:遇到財物的事情不要隨便的據為己有,遇到危難之事不要輕易地選苟且偷生,要意識到這是鍛煉自己意誌和應變能力的難得機會。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上天給每個人最公平、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時間,可是許多人並不珍惜這個資源,而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如享太牢”(吃飯)、“如登春台”(遊玩)上麵了。“皆有餘”三字是說這些人的時間好像多的用不完似的,而求學問的人整天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做事,好像被人忘了一樣——“獨若遺”。可是過上幾年,那些生活好像很美好的人卻依然故我,囊中空空,而那個刻苦學習的人,卻是事業有成。前兩天我原來的一個部下,高興地打電話給我說,他律師資格拿到手了。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學會合理使用時間這個資源。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沌沌”(dùn)是糊裏糊塗、無知無識的樣子。這句話是說有“道”之人表麵上看起來傻裏傻氣,如水彙流,隨世而轉,其實自己內心清清楚楚。比如,大家聽說商場買100送200活動,個別人在朋友的招呼下也跟著去,大部分人是在內心貪小利的念頭驅使下不自覺的去買,隻有個別人,去是去了,卻很少買東西。因為他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東西買回來容易,賣出去就難了,他不會掉在商家設計的陷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