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今天中國這樣一個開放和發展的時代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卓越的E-JOURNAL係統,可以讓我隨時檢索和使用國際學術界出版的最新成果;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優越的研究條件,是讓我這些年來能夠沉醉於自己的“世界”裏閱讀、教書、寫文章和從事國際與國內學術交流的堅實基礎。這些工作盡管費心費力,但自己真的很有滿足感。中國崛起中欣欣向榮、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又給我們這些學者提供了接觸和了解政策的機會。於是,盡管做教授的既要做“理論”,又要做“政策”,兩頭兼顧確實很累,但自己真的樂在其中。

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我過去十年東亞安全研究的結晶。除了第一部分之外,書中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基本上是我在過去十年中已經發表過的學術論文。其中,第二部分應該是近五年研究的心得總結,是我這幾年一直將“朝核”作為個案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而陸續發表的論文的彙總,希望能將朝核問題研究作為一個“案例”,來檢驗和提高我自己所孜孜以求的理論與政策分析相結合的國際安全研究。第一部分則是我專門為本書出版在一年內單獨撰寫的文字,是我多年來對安全理論探討的總結,彙集了我從事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理論和東亞安全教學、研究的總體思考。之所以稱之為《國際關係理論與東亞安全》,是因為我希望能夠從介紹和運用國際關係理論的已有科學範式的基礎上,更好地來從事和發展我目前所著力於的東亞安全研究,也希望能夠對我國學術界的東亞研究是一種促進。

第三部分收錄了我涉及東亞安全的部分研究成果。這一部分就東亞區域主義、多邊安全合作、全球化以及台灣問題所寫的文章,完成於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並在國內的國際關係核心期刊上發表過。有些研究完成於好多年之前,對當前動態的把握可能不是很到位,文字的表達比較稚弱,文獻的研究和實地的訪談也不是那麼深入和廣泛,但為了體現一個真實的“我”、一個國際安全學者自身的從學經曆,我沒有進行修改和補充,希望讀者能從這一部分裏讀到我“求學”的成長過程。

對學者來說,自己寫下的文字是自己的“心路曆程”,是自己經曆了時間和磨礪,在學術素養和學問積累中培植起來的思想之樹從幼苗開始成長的過程。在這裏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讓我結集出版,我真的非常感謝。

中國的國際關係研究近年來正在迎來自己的春天時節。中國的崛起以及世界對中國的關注,讓我們這些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如同置身於一個偉大的“實驗場”,我們能夠去運用理論、檢驗理論,並發展理論。這真的是一個難逢的機遇。中國的發展已經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穩定與繁榮也離不開中國。能在這樣一個曆史的轉折時代做一名國際關係的教學與研究人員,我內心真的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感: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應該能幫助照亮這個國家和民族走向世界的旅途。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多多少少地有所貢獻,我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