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司法鑒定監督機製探索(2 / 2)

西安市檢察院為切實貫徹公開、誠信守約的原則,根據實際,規定在正式受理司法鑒定時鑒定中心和委托方共同簽訂《司法鑒定約定書》,鑒定中心和鑒定人有告知委托方鑒定公開的義務,有效地保護委托方和鑒定人的合法權益,使以前雖然可監督但往往無從監督的狀況得到改善,委托方對鑒定的監督有了基礎,使鑒定公開的內容明確具體,促進了鑒定的規範化和鑒定質量的提高,減少了鑒定過程中委托方與鑒定方糾紛的發生。

四、引入參與機製,實行家屬派代表臨場見證法醫解剖製度,使公開更貼近實際

法醫檢驗是檢察機關技術工作開展較早的業務之一。長久以來,法醫檢驗一般參照公安機關的一些規定和辦法,不予公開。由於檢察機關法醫解剖的屍體,大部分是在監管場所死亡以及在公安機關在執行公務中造成死亡,死者家屬往往與死亡案發生機關對立情緒大。由於缺乏醫學知識,容易對死因鑒定中的關鍵環節――屍體解剖產生懷疑,從而對鑒定工作產生誤解。實行見證人臨場見證法醫屍體解剖的規定,是西安市檢察院鑒定公開的有效實踐。“眼見為實”往往是死者家屬要求的結果。通過由家屬或其選擇的“見證人”代表親臨解剖(可以是親屬、代理人、律師,也可以是醫學或法醫方麵的專家),使屍體解剖引入了參與機製,家屬有了身臨其境的參與感,使其在感情和道義上容易接受,許多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在這種方式下得到順利解決,增加法醫工作的透明度,加強了監督,對案件的公正及妥善處理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實行鑒定結論質疑製度,使公開鑒定在關鍵的鑒定結果上得到實現

鑒定結論由於其專門性的特點,在刑事訴訟以及民訴訟等證據種類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學者將其稱作“證據之王”,其準確性姑且不論,至少從側麵反映了鑒定結論的重要性。按照證據法理論,一切證據均要經過查證屬實,方能做定案證據。但一般證據是在法庭上質證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法庭上需質證的技術類證據牽涉鑒定結論的特殊性,容易導致多次鑒定、反複鑒定甚至鑒定糾紛的發生。不但損耗了有限的司法資源,而且對當事人、鑒定人的合法權益容易造成損害。《西安市人民檢察院鑒定結論質疑辦法》是為了貫徹鑒定公開的原則,確保鑒定結論的客觀準確性,減少鑒定糾紛的發生,在鑒定結論發出前,采取由當事人和鑒定人在堅持公平、公正、重事實、重證據的原則下對鑒定結論及相關問題進行麵對麵交叉詢問並回答問題的辦法,即鑒定結論質證。這一製度從本質來說是公開製度的進一步深化,貫徹中立,誠信原則,為消除當事人疑慮,促進鑒定質量的提高起到獨到的作用。如辦理的監管人員許某突然死亡一案,由於死者生前年紀輕,體貌健康,關押不久突然死亡,家屬對此情緒很大,初看屍體時,把屍體現象誤認為是被打留下的,準備上訪鬧事。此案在鑒定過程中,堅持公開鑒定,文明鑒定,及時組織召開了有家屬代表及律師、法醫專家參加的鑒定結論質證會,充分聽取了當事人的意見,最終得出科學、客觀的鑒定結論,得到死者家屬的接受。此案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予以采訪報道,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總之,鑒定公開以及圍繞公開形成的監督機製,一方麵增加了司法鑒定的公開透明度,尊重了鑒定當事人的知情權,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尊重人權、維護人權的“人本主義”和“人性化”思想;另一方麵增強了鑒定人的工作責任心,促進了鑒定人努力鑽研業務的工作態度。可以說鑒定公開所產生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符合檢察機關“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主題。相信隨著上述機製的不斷完善,必將為實現“陽光鑒定”,追求司法公正的最高價值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