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檢察機關為何要社會化
社會化是人融入社會的過程,人的社會化是一個曆史的過程,是社會的人化和人的社會化的互動過程。由於不同曆史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化的程度、範圍和水平也不盡相同。原始社會生產力很低,人們隻有互相協作,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食物需要,人的社會化是初社會化;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語言和交換的出現,社會化的程度、範圍和空間有所拓展,出現了續社會化;而工業社會的發展,尤其機械大工業的出現使人的社會化更進一步深化,現代社會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到來,出現了複社會化,表現為不同程度、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化過程同時並存。在古代社會,人的社會化主要表現為本土化;在近現代社會,人的社會化則主要表現為本土化與國際化共存的複社會化。我國現階段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出現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區、中部內陸經濟欠發達區、西部經濟不發達區,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人的社會化表現程度和形式不同,東南沿海地區,人的社會化表現為本土化程度低,國際化程度高;中西部內陸本土化程度相對要高,而國際化程度相對要低。我國檢察機關社會化是與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和人的社會化大致相一致的,出現社會化程度由沿海到內陸高中低的梯次結構,具體表現為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檢察機關接受現代價值觀念快,國際化程度高,中部地區檢察機關適中,西部地區檢察機關接受現代價值觀念最慢,國際化程度最低。檢察機關的社會化是檢察人的社會化在檢察活動過程中的集中反映。
檢察機關為什麼要社會化呢?(一)檢察機關社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必然,是伴隨著人的發展進化和社會發展進步自然而然出現的。(二)檢察機關社會化是由其性質和職能定位及工作方式決定的。檢察機關要實現法律監督職能,保障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就必須深入社會生活,調查了解法律執行情況、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運用檢察職能,查辦職務犯罪、糾正違法,提出檢察意見和建議,規範執法行為。而這一過程是檢察機關融入社會和社會交互作用的過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則內化為檢察機關的價值取向,檢察機關的行為方式作用於社會必然會影響或改變社會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三)檢察機關社會化是檢察機關所賴以生存的發展環境和時代背景決定的,是與時俱進的需要。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四位一體的總布局,這正是我國檢察機關所麵臨的發展環境和時代背景,檢察機關要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大局,就必須找準定位,立足職能,借鑒吸收現代社會先進的價值觀念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轉變自身不合時宜的司法觀念和管理模式,這本身就是檢察社會化的過程。
檢察職業化或專業化是檢察活動適應現代社會分工個性化的一方麵,檢察社會化則是檢察活動適應社會一體化發展的另一方麵。檢察隊伍的職業化與檢察活動的社會化,構成了檢察機關發展過程既矛盾又統一的過程;檢察機關在追求個性中走向專業化、精英化,在適應社會化中融入社會,與社會和諧發展進步。我國檢察機關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突出強調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忽視個人利益和權利,過分強調國家幹預,在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選擇上受行政管理的影響很深,表現在檢察活動的組織管理和運行,按照行政模式進行。而這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因而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積極探索檢察機關社會化發展路徑,防止負社會化消極影響,對於促進司法文明,保證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三、檢察機關社會化發展的切入點
(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檢察機關社會化發展必須從檢察活動的價值觀念轉變開始。檢察機關要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必須在執法觀念上進行如下轉變:1.逐步轉變報應性刑罰的觀念,樹立修複型司法的理念,將刑事司法側重打擊處罰犯罪人的價值傾向,逐步轉變為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社會關係損害的修複上,將對犯罪行為的處罰逐步轉變為對受害人權利的補償和對犯罪人回歸社會的挽救;2.要轉變“刑事優先”的觀念,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保持公權力對私權利的必要讓度,樹立主體平等,權利本位的理念,具體到司法活動過程中,在民事手段、行政手段調整社會關係沒有窮盡時,盡量不使用刑事(刑罰)手段,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3.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步轉變將人作為管理對象的觀念,檢察人是檢察事業發展的主體和第一資源,具體到檢察工作中,要尊重人,關心人,按照不同個體的專長和檢察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資源,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空間;作為檢察人人人都是檢察形象,個個都是檢察事業基石,你的努力、我的努力、他的努力,共同彙聚成檢察事業發展的時代洪流。4.樹立公正和效率並重的理念,轉變注重實體公正忽視程序公正的觀念,堅持實體和程序公正相統一的理念,以程序公正保證實體公正和效率的統一。5.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檢察人的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通過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掌握,改善檢察人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提升檢察工作的整體效能和質量。提升檢察人的職業應變力和生存競爭力。6.樹立司法過程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的理念,逐步轉變機械執法,一味強調法律效果的片麵觀念。
(二)檢察機關社會化必須以檢察活動的規範化為基礎,要在檢察業務運行、檢察隊伍管理、檢察保障規範上下工夫。西安市檢察院黨組,認真研究檢察機關恢複重建二十多年的曆史經驗,在總結近年檢察機關改革發展經驗和分析了麵臨的形勢與任務的基礎上,確立了今後一個時期以“規範化建設”為主題,並將2005年確定為“規範化建設年”,借鑒國際上通行的重大事項白皮書做法,推出了《西安檢察工作發展報告》,將西安檢察工作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向全市公布。《報告》確定規範化建設的發展模式為靜態的製度――動態的機製――健全的檢察運行體係的不斷完善推進過程。
(三)檢察機關社會化發展要立足檢察職能,以規範的檢察工作運行方式融入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和行為規則,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開發檢察工作運行軟件,構建檢察業務、檢察隊伍管理、檢察保障三大運行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