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代的宮闈鬥爭——選儲風波(3 / 3)

一日,道光帝命諸位皇子校獵南苑,皇子奕□臨行前到上書房師傅處請假,杜受田正一人獨坐室內,奕□告知老師將奉命外出校獵,杜受田乃耳語曰:“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馳射,萬勿發一槍一矢,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複命時上若問及,但對以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相爭也。阿哥第以此對,必能上契聖心,此一生榮枯關頭,當切記勿忽也。”奕□便依計而行。當日奕擒獲獵物最多,但奕□隻是默坐不動。傍晚回來複命,“文宗獨無所獻,上詢之”,奕□便把他老師杜受田所教一一答對,道光帝聞後大喜,說:“是真君子之度也。”立儲之議遂決。

這與曆史上隋煬帝選太子的故事有類似之處。有一次,隋煬帝會獵於外,由太子楊暕陪同,楊暕收獲甚豐,而煬帝卻兩手空空,煬帝便以為自己的兒子是在故意顯示自己,反而使自己在臣子麵前大失麵子,便削去了他兒子的太子名號。

另有一則史實記載:

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見二皇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二位皇子各請命於自己的老師,卓秉恬告訴奕:“如果皇上有所垂訓,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受田則告訴奕□說:“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奕□依計行事,正如杜受田所言,道光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不僅兩位皇子的老師參與了這場皇位爭奪戰,就連兩位皇子的母後也都卷入其中。奕□之母為孝全皇後,奕?10歲時,生母孝全皇後病死後,由奕“生母博爾濟吉特撫養。奕”之母為孝靜貴妃,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生於嘉慶十七年,道光十二年生下皇六子奕,晉封靜貴妃。孝全皇後死後,晉升皇貴妃。

孝全皇後看到道光帝喜愛奕,便欲設毒宴鳩殺諸子,有一天她準備了一些酒食,召諸子前來赴宴,暗中在魚中下毒,並告誡自己的孩子奕□勿食。奕□為人友愛,偷偷告訴諸弟不要食用此魚,諸弟得以不死。計劃泄漏後,道光帝之母孝和皇太後大怒,立命將孝全皇後賜死。孝全徘徊不能引決,“太後命懸白宮門,集宮人晝夜哭之,後乃投繯而死”。

正是因為道光帝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奕□“賢且居長”,較為“仁孝”,道光帝認為其仁孝,選擇奕□為皇太子,繼位後可保全奕,擔心奕繼位後就可能無法保全奕□權衡百般利害,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將帝位傳於奕?

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十六日,道光帝寫下密諭,左邊用漢文寫著“皇六子奕封為親王”,右邊先後用漢文、滿文兩種文字寫著:“皇四子奕□立為皇太子。”這成為有清一朝中在同一上諭中同時封皇太子和親王的惟一密諭。這封密諭寫好後,就藏於乾清宮大殿“正大光明”的匾額之後。

據言,道光帝立下密諭,思想上也曾有幾次反複,但最終還是不曾改動。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病死之前,又立下一密諭,寫著“爾臣何待朕言,其同心讚輔導,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

道光帝立奕□為皇太子,同時封奕為恭親王。道光帝期望以此保全兩位皇子,用心可謂良苦。但兩位皇子之間為奪皇位反目成仇,結怨甚深,至死都未能解。

那拉氏執掌太子廢立垂簾聽政

鹹豐帝在世時,膝下隻有一子,所以在選儲的問題上就少了很多麻煩。因為當時逃亡在熱河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沒有秘密立儲。1861年七月,鹹豐帝病重,傳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等八大臣輔佐幼帝。

也正是因為鹹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其母那拉氏開始掌權,在接連清除了身邊“逆臣”障礙後,控製了清朝政權,而且直接操縱了後麵兩朝的儲位選拔。

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9歲的同治帝病死。因同治帝無嗣,兩宮皇太後召集大臣商議選儲問題。

慈禧太後說:選年長者實在不好,選擇年幼的還可加以教育。接著她宣布了早已選定的名單,由醇親王奕□的兒子載湉入承大統,“諸王皆愕”。毫無思想準備的醇親王奕□“驚遽敬唯,碰頭痛哭,昏迷伏地”,竟然當場昏了過去,拉也拉不起來。當時恭親王奕不僅斥責醇親王失禮,還“令侍衛”把醇親王“扶出”,“諸王不敢抗後旨”。

慈禧太後選定同治帝的表弟——載湉為繼承人,這也是清朝王位繼承中惟一的一次“兄終弟及”。改元光緒,意思是指“纘道光之緒也”,延承道光帝之龍脈。

載湉登基時年僅4歲,40歲的慈禧太後再次垂簾聽政,直到1889年光緒帝成年慈禧太後才歸政。

1898年,光緒帝發動戊戌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切身利益,慈禧太後於八月初六日下令將光緒帝囚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直到1908年病死前,光緒帝都在這裏生活,光緒也成為清朝曆史上唯一一個被太後囚禁的皇帝。

當時,慈禧太後將光緒帝囚禁之時,就想一舉“廢之”,隻有廢掉他,才能解心頭之恨,消除潛在的威脅。為了廢掉光緒帝,她派人到處宣揚說皇帝患病。但因遭到國內人士的反對和抵製,一些西方列強也對此事表現出了莫大的關心,慈禧太後的廢帝計劃不得不暫時中止。

後來,軍機大臣榮祿進言,為光緒帝建儲,冊立大阿哥,即皇長子,待時機成熟時,再將光緒廢掉。最後,慈禧太後選中了端郡王載漪之子溥□為大阿哥,當時的溥□年已15歲,整日遊手好閑,以玩樂為能事。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後在儀鸞殿正式宣布溥□為光緒帝之子,以備將來承繼大統。接著,溥□被接入宮內,這位花花公子儼然將成為大清國的新皇帝。八國聯軍侵華不僅打碎了這位八旗公子的皇帝夢,也打破了慈禧的廢立計劃。迫於內外壓力,出逃在外的慈禧隻好宣布,撤去溥□的大阿哥名號,令其立即出宮,廢立的鬧劇再次平息。

1908年光緒帝病重,無嗣承續。慈禧太後召集軍機大臣世續、張之洞、那桐商議立儲的問題,這也是慈禧生前要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她要親自選定大清王朝皇位繼承人。

世續說:“太後擬選儲,為社稷萬世計,此周文武之用心,甚盛!甚盛!惟今內憂外患,交乘遊至,竊以為宜選擇年長者。”

慈禧聽後,拍床怒罵,叱責世續:“此何等重事,而若敢妄言!”

張之洞看到慈禧早有合適人選,讓他們來,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就打圓場:“世續承太後垂詢,據所愚慮,約略言之,立儲自宜承宸斷”,說立儲之事仍請太後決定。

慈禧就把早已經考慮好的人選說了出來:決定立醇親王奕□的孫子、載灃的兒子——溥儀入承大統,作為同治的繼承人。此時,慈禧太後大概早已忘記了十幾年前派人砍掉醇親王墳前大白果樹的事情了,這次仍從醇親王的後裔中選擇皇位繼承人,並讓醇親王的兒子當了攝政王。這也是清朝曆史上第二次要從宮外抱來年幼的小皇帝。這次,仍沒有使用秘密建儲製,而是恢複了當年順治帝病死時的遺詔製,當然,遺詔權掌握在了末代皇太後手裏。

當這個消息傳至醇親王府,老福晉不僅不感激涕零,反而失聲痛哭地說道:“既殺我子,複殺我孫,雖擁皇帝虛名,實等終身幽禁。”在老福晉看來,所謂入承大統就是把孫子送到終身幽禁的地方,又是一次生死之別。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不到三歲的溥儀被接入宮內。次日,囚禁近10年之久的光緒皇帝病逝於中南海儀鑾殿,遺詔以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以載灃為攝政王。第三日,慈禧太後病死,最終放棄了把持近半個世紀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