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康有為在萬木草堂把好言籠絡一班學生,各學生又替他招羅受業的人,漸至生徒已有數百之多。其中惟陳千秋改號超回,與梁啟超改號軼賜,就算是康館天字第一號的門生。那康有為自試過南宮不售回粵後,又被朱一新駁倒,已鬱鬱不樂,雖日中以孔子自命,好欺飾庸愚,但恐自己日前誇張太過,自被朱一新駁倒之後,終恐被人知道,無以見人,便擬出遊別省,托稱如孔子周遊列邦,暫時躲開廣東亦好。適又接朱一新寄來一函,康有為一看,隻看那函道:
長素足下:日前踵門,得領大教,兩相論學,想足下胸中仍有欲發揮者,弟亦甚樂聞教。然仆與足下,皆非新學中人,故談及新學,皆如門外漢。若談舊學,則弟讀書廿年,生平所學,正欲質諸足下。或以函劄討論或對坐研究,弟不敢不勉。想足下自以為是,弟亦豈敢自以為非,他日將兩人見解刊發成書,以待世人評議,亦雅事也。
康有為看了,見朱一新自從駁倒自己,反來糾纏自己。更稱要將兩人辯論的見解刊發成書,這樣無論世人見了,及自己學生見了,皆失自己體麵,故三十六著以避為上著。是以托稱周遊各省之意,當要即行,便把朱一新來書按下不複。又想孔子當日周遊,也帶同門弟子前去,想這會如超回、軼賜等,自應一並同行。偏事有湊巧,那陳千秋正因有病,恰才回鄉去了。康有為便問學生:“陳超回幾時回來?”各學生都道:“不知”。康有為道:“他究竟是什麼病呢?”各學生道:“他但午後潮熱,同學中多疑他是夾色呢!”康有為聽了怒道:“超回家眷不在城裏,他又不回鄉已久,哪有此症?除是宿娼得來。但回也好學,斷沒有此事,你們休要亂說!”眾學生便不敢多言。不想過了兩天,陳千秋家鄉已使人到城搬取千秋的衣物,道是陳千秋已死。死時自舌頭至指甲統通瘀黑,活是夾色死的。康有為一聽,也慟哭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亡之命矣乎!”徐徐又道:“天喪餘,天喪餘!”放聲哭了一會。各學生也來勸慰,康有為道:“昔孔子謂顏回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吾之超回亦不幸短命,前後一轍,甚矣吾衰也!”說罷,複捶胸大慟。正是:
論學偏逢高手輩,及門又喪得心人。
要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