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杜鵑花。明代,清代也有多部記載杜鵑的書。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也多次提到了它。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價值,早在19世紀末,西方多國就多次派人前往雲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鵑花標本和種苗。其中英國的傅利斯曾先後七八次,發現采走了309種杜鵑新種,引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多來自雲南。而1919年傅利斯在雲南發現了“杜鵑巨人”大樹杜鵑。它一棵高25米,胸徑87厘米,樹齡高達280年的大樹砍倒,鋸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帶回國,陳列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裏,公開展出,一時轟動世界。發現大樹杜鵑受到國家保護,它是雲南的驕傲,中國國寶。聽老人們說,滿山遍野的杜鵑花,是由於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它記載了那段悲壯的抗戰。
杜鵑花,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它成為了曆史的點綴品,又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這祖國的寬闊大地上,西南邊疆的山山水水中,無不閃耀著杜鵑花它迷人的色彩。
詩畫裏的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江上送客》白居易
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
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
《雨中赴劉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劉已先去因以四》白居易
雲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遊懶卻還。
將謂獨愁猶對雨,不知多興已尋山。
才應行到千峰裏,隻校來遲半日閑。
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
《杜鵑》杜甫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
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遊錦城,結廬錦水邊。
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
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
仍為喂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
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
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河瀆神(唐)溫庭筠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豔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杜鵑花》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杜鵑花詞》施肩吾
杜鵑花時夭豔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宋)蘇軾
南漪杜鵑天下無,披香殿上紅氍毹。
鶴林兵火真一夢,不歸閬苑歸西湖。
《鷓鴣天》晏幾道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花裏杜鵑啼。
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
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
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
《滇海曲》楊慎
海濱龍市趁春佘,江曲魚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鸚鵡樹,錦鶯飛啄杜鵑花。
《杜鵑花》秋瑾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淒。
《送杜鵑花》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