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滿地找牙(1 / 2)

一年一度的廟會,讓偏僻的亓家集頓時熱鬧起來。

天不亮,附近方圓四五十裏內大大小小山村裏的鄉下人,三五成群,呼兒喚女便從家裏出發,紛紛朝亓家集趕來。

亓家集不大,僅有不到一千戶人家。背靠鳳凰山,村前是一道蜿蜒的溪流。

因為是在村南,所以便被當地人成為南溪。

南溪對岸就是尖古堆山,山上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修建的,隻有一間正殿而沒有圍牆的小廟。殿前一座簡陋的石牌坊上鐫刻著“龍王廟”三個大字。經曆年深月久的風雨剝蝕,不論是石牌坊,還是上麵的字跡,都已變得斑駁模糊。

每年三月初十到十五共六天的廟會,便因這座小小的龍王廟而來。

農曆的三月份,剛好是寒冬過去不久,上一年儲存的糧食,蔬菜消耗的差不多,而新鮮的尚沒有下來,一個青黃不接的月份。

再者,現在正是暮春,是春播春種的大忙時節,所以前來趕廟會的大人們主要目的就是購買足夠的糧食,菜蔬,以備接下來農忙之需。

當然,憋了一冬的孩子,少年男女門也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做一次遠足。徜徉在久違的和煦春風裏,看一看遠山近水,看一看四鄉八村裏五花八門的小玩意,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群。

其中不乏一些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在家人,丫鬟,以及女仆的陪伴下,借著到亓家集龍王廟上香的機會,進行一年一度的踏春遊玩。

要知道,對於年已及笄的少女們來說,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女孩子,每年能夠自由走出大門的機會並不多。這次廟會自然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誰又願意錯過呢?

亓家集本村的富戶亓遠福的女兒,十三歲的孿生姊妹亓麟兒和亓麒兒也終於說通了父母,在兩個和她們年齡相仿貼身丫頭,以及三十多歲奶娘吳媽的陪伴下,吃過早飯後,沐浴著春日溫暖的陽光,走出大半年未曾離開的府門,來到了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一路左顧右盼,沿著南溪當中的一座小石橋,迤邐朝尖古堆山上的龍王廟走去。

剛剛來到尖古堆山腳下,就聽到山坡上傳來男孩子的嬉笑聲。

“天空為什麼這麼黑?

因為牛牛漫天飛。

牛牛為什麼漫天飛?

因為你在地上吹。”

忍俊不禁的亓麟兒和亓麒兒都抿嘴笑了起來。

“小姐不認識他們吧?”

小丫鬟也是笑的捂住了嘴巴,隻有吳媽還算正常,笑眯眯地看著眼前這對姐妹花問道。

“吳媽,他們是誰家的孩子?”

“也難怪,兩位小姐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他們就是東頭我老家老龍灣村裏的孩子。每年農閑的時候,都會到我們莊子上幫著放牛。說話的那個叫皮蛋,歪躺著的好像叫什麼吳崢。”

“吳媽,怎麼這麼怪的一個名字呢?”

“嗬嗬,他們家祖上也是出過官宦的,後來家道敗落了。現在家裏就隻有吳崢陪著年邁的奶奶過活。父母在幾年前外出訪親,四五年了,一點音訊都沒有。村裏人都說十有八九是死在外麵了。”

畢竟是毫不相幹的人,亓麟兒和亓麒兒雖有些許替那少年難過,不過轉眼就被眼前的熱鬧衝淡,很快就忘記了。

沿著盤山的羊腸小道一路上行,堪堪來到半山腰,已經看到龍王廟前牌坊上方的橫梁了,身後卻突然傳來幾聲吆喝聲。而且還有馬蹄聲踢踢踏踏的響。

“小姐。”

小丫鬟杏兒和桃兒一手一個把亓麟兒和亓麒兒拉到路邊的草叢裏,以躲避後麵上來的五匹馬。

當先一匹馬上是一位年齡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穿著打扮顯得極為富貴,而身後牽馬而行的四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看打扮就知道是少年的仆從。

誰都沒有想到,馬上的少年來到亓麟兒和亓麒兒身前,竟然停下馬,低頭審視了姐妹倆一會,嘴裏嘖嘖稱奇的同時,翻身甩鐙離鞍,剛剛站到地上就雙手抱拳拱手一禮。

“兩位小姐請了,學生柳儒有禮。”

麵對眼前少年的行禮,姐妹倆頓時有些手足無措。因為根本就不認識,何以要行禮呢?畢竟陌生男女之間的搭訕,是被禮法所不容的。

“你是什麼人,我們不認識你。”

杏兒和桃兒側身把亓麟兒和亓麒兒擋在身後,嘴裏很是不耐煩地斥責了一句。

隻是那位行禮的少年卻毫不在意,繼續問道:

“兩位小姐仙鄉何處,芳名如何稱呼?”

吳媽畢竟是經曆過的人,見眼前的少年有些不懷好意,急忙上前一拉亓麟兒和亓麒兒姐妹,一邊繼續爬山,一邊回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