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中等職業教育在改革中不斷前進
一、“六五”期間通過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了中等職業教育
昌平縣的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是從1980年起步的,到1995年,建立了農村職業學校一所,職業髙中一所,八所中學開設了職業高中班。共設置專業17種,教學班30個,在校學生1196人。初中畢業生升入職業高中、中專、中技的同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由1980年的02:1,提高到16:1,使中等教育結構單一的局麵有所改變,初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幾個基地。
從1981到1985年,職業高中共培養學生729人,其中種植、養殖方麵的416人,占57%;工科專業的155人,占21%;旅遊服務、財會方麵的158人,占22%,畢業生錄用率達到966%。
在“六五”期間發展職業教育的基礎上,對“七五”期間的職業教育的規劃是:進一步適應全縣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到合理布局,完善職業教育體係,做好人才預測,增加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使職業髙中和普通高中招生人數達到1:1,使初中畢業生升入職業高中、中專、中技和普通高中的人數達到2:1。增加職業教育投資,改善辦學條件,探索辦好職業教育的規律,提高辦學效益,為全縣培養更多的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
二、“七五”期間職業教育在改革中不斷前進
第一、中等職業教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基本上改變了教育結構單一的麵。
1989年全縣已有獨立設校的職業學校(高中)3所,職業高中3所,另外有12所學校開設了職業高中班,設置專業30個,共有教學班75個,(普通髙中65個教學班,2794名學生、實現了“七五”期間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達到同等規模的目標。初中畢業生升入中等職業學校與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數從八七年起即保持2:1的比例,從而使全縣的中等教育結構趨向合理。
第二、為社會培養了一批中、初級人才。從1981年起,全縣職業高中累計培養2214名畢業生,其中種植、養殖專業的958人,占43%;機電等工科類的占248%;財會、幼教、旅遊服務類的707人,占319%。這些畢業生輸入到全縣城鄉各行各業,從而改變了人才隊伍結構,提髙了城鄉勞動者素質。許多人已成為本行業的生產工作骨幹,有些人已取得優異成績。據1986年對其中620人進行跟蹤調查表明,認定在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方麵好的和比較好的占93%,並有56人被評為本係統、本單位的先進工作者、模範團員,有7人已被吸收入黨,另有78人正在高一級學校進修提高。北郊、南口兩個農場每年送職業高中畢業生去高等院校代培,學習後仍回農場工作,成為農場留得住、用得上的較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