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識廣告業務(2 / 3)

按照合約,公司要為RKO提供四項服務:

(一)從票房號召力的角度衡量電影明星的受歡迎程度。公司稱這項調查為“票房價值稽核”。

(二)預測觀眾對根據百老彙戲劇、小說和電影舊作改編的不同電影的接受程度。

(三)調查不同片名對票房的影響。

(四)調查電影觀眾中有多少人在一部電影發行前就聽說過它。奧格威稱它為調查“公眾浸透指數”。

為了預測故事情節的受歡迎程度,奧格威抽取一組觀眾樣本,給他們看故事大綱,然後問他們如果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他們願不願意看。奧格威首先問被訪者這樣一個問題:在晚上,是聽電台的諧星,如傑克·班尼的節目,還是讀莎士比亞?如果回答是莎士比亞,奧格威就知道他在撒謊,於是結束訪問。

隻要提供給公司故事大綱、片名以及演員陣容,公司就能在電影開拍之前預測出有多少人會去看這部片子,平均誤差低於10%。很快,公司就開始向製片商們提供對於影片的看法,並且用測試記錄證明公司的建議。奧格威向大衛·塞爾茲尼克建議拍攝一部描述耶穌基督一生的史詩型電影,他沒這個膽量。奧格威建議迪斯尼拍攝《愛麗斯漫遊仙境》,迪士尼聽從了他的建議。有些時候,公司的客戶沒有先做一下測試,就投了大筆金錢購買故事版權。這時候要告訴客戶大眾對他們買來的故事沒有興趣,就很棘手了。

製片商們浪費無數的時間爭執片名,而奧格威可以告訴他們哪個片名能帶來最高的票房。就“切分”這個名字做調查時,奧格威發現有43%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是一種宗教嗎?”調查這部電影的“公眾滲透”時,直到電影開始發行,四個觀眾中仍有三個沒聽說過它。它的曝光時機太晚,所以無法充分實現票房潛力。

隻有四分之一的觀眾每周會去看電影。一開始奧格威以為不看電影的人休閑時間都忙著聽收音機、看書、玩牌,或者拜訪朋友,結果證明他錯了。不看電影的人往往什麼事都不做,而常去看電影的人同時也讀很多書,還聽收音機,更有活躍的社交活動。至於奧格威自己,為了與電影市場發展保持同步,一個禮拜必須去看三到四場電影。

通過從票房號召力的角度衡量電影明星的受歡迎程度,奧格威計算出每個明星對一部電影的票房有多大貢獻,然後告訴客戶應該支付哪位明星多少片酬。克拉克·蓋博、斯寶瑟·崔西。米基·朗尼,還有嘉裏·庫柏的價值是羅納德·裏根、格麗泰·嘉寶、瑪麗蓮·迪翠切這些人的四倍。

每兩個月奧格威都會做一些走勢圖,顯示每個明星受歡迎度的上升或下降。一般人都認為人們去看電影是為了看片中的異性明星,但是奧格威證明了實際情況恰好相反。男人去看電影的時候,認同劇中的男明星,男性觀眾最歡迎的13位明星都是男的。女人去看電影的時候,認同劇中的女明星。隻有海蒂·拉瑪以及少數幾位性感偶像受男性歡迎的程度比女性高。男孩子想看男孩明星,老婦人想看老婦人明星,世故的人想看凱瑟琳·赫本和勞倫斯·奧利佛,而教育程度不高的觀眾則認為和他們同一類型的明星——阿伯特、科斯特隆、貝蒂·葛瑞寶、喬治·羅福特等等最理想。奧格威還發明了一個在宴會上玩的遊戲,要每個參加遊戲的人寫下六位最喜歡的明星,然後他就能猜出每個參加者的年齡、性別、收入情況,以及家鄉在哪兒。因為他知道人們總會把票投給最像他們自己的明星。

大明星們都相信如果自己一年在一部以上的電影中露麵,觀眾就會厭倦他們。奧格威則證明這是個謬論:一年隻拍一部電影的明星,他們的受歡迎度平均下滑17個百分點,而一年拍三部片子的明星,受歡迎度則平均上升9個百分點。奧格威發現有些明星對票房有負麵影響:如果他們的名字出現在海報上,驅走的買票者比他們吸引來的還多。這張名單包括一些在演藝圈裏最有名的名字,並且毀了他們的前程。奧格威把它稱為“票房毒藥”名單,並列為最高機密。這些人的個性令製片人眩惑,但是觀眾對他們反應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