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產品包括水果、蔬菜及花卉。水果、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僅次於糧食的世界第二重要的農產品,同時也是食品工業重要的加工原料。眾所周知,新鮮的果蔬和花卉不僅為人體健康提供多種營養物質,同時也是重要的療效食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的日益發達,用花卉美化城市、裝點人們的生活已日趨普遍。但因這些園藝產品屬鮮活易腐農產品,因此,搞好園藝產品的采後處理、貯藏、保鮮及加工保藏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
我國地域遼闊,果蔬花卉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是世界上許多果蔬的發源中心之一。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果蔬生產速度每年急劇遞增,1978年我國水果總產量為657萬t,占世界總產量的2.8%;2007年我國水果總產量上升到8835.5萬t,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4%左右。1978年我國蔬菜總產量為6000多萬t,2007年我國蔬菜總產量上升到5.6億t,占世界蔬菜總產量的49%。果蔬總產值目前超過4000億元,成為世界果蔬第一生產大國,蔬菜人均占有量達到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的水平。而我國的花卉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其栽培麵積逐年增長,從1980年約1萬hm2的栽培麵積,發展到2007年的總麵積為75萬hm2,發展速度驚人,成為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如此好的發展現狀為園藝產品的采後處理、貯運保鮮及加工保藏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也為加入WTO後,我國的優質園藝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園藝產品生產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區域性,但通過貯運保鮮及加工手段就可以減小這種季節性和區域性的差別,滿足各地消費者對各種園藝商品的消費需求,從而達到調節市場、實現周年供應的目的。目前我國果蔬生產由於采收不當、園藝產品采後商品化處理技術落後、貯運條件不妥及貯藏加工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腐爛損失達總產量的20%左右,減少了農民收益,挫傷了其生產積極性,出現了因銷售困難而減少生產甚至砍樹的現象。如果通過種植業來補償這種損失,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但如果通過妥善的貯藏加工,就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一損失。對於種植者如將某些園藝產品作為原料出售勢必價格低廉,而將其加工成製品後,其經濟效益就會大增,尤其是那些殘次落果等不適宜鮮銷的果蔬和野生資源,通過加工就可以變廢為寶,當然優質的加工還必須提供優質的專門加工品種。所以,搞好園藝產品采後商品化處理、貯藏和加工,可促進栽培業的發展,真正實現豐產豐收,特別是對於我國目前人口日益增長和耕地日益減少的今天,更具有特殊的意義。此外,還可以為我國出口創彙提供更好的園藝產品及加工製品。因此,園藝產品的貯運加工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果蔬及花卉屬鮮活商品,是有生命的,因此,它們的貯藏保鮮就是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措施,抑製其生命活動,降低新陳代謝水平,減少病害損失,延長貯藏時間,並保持良好的商品質量。這個貯藏保鮮的過程主要是指園藝產品從田間采收開始一直到加工或消費之前的整個經營管理過程。值得一提的是,科學的貯藏保鮮措施和手段,雖能延長園藝產品的貯藏期,但不能一味地追求長期貯藏,因為絕大多數的園藝產品經過貯藏後,其質量都不如剛采收上市的產品,加之長期貯藏投入更多的人力,消耗更多的能源,增加更多的管理費用,反而影響了經濟效益。因此,在園藝產品貯藏中,應根據市場形勢及產品的質量狀況,確定適宜的貯藏期限,做到保質保量,及時上市銷售,尤其要做好園藝產品異地調運中的保鮮工作,才更具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