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撫琴吟詩,琴劍合一(1 / 2)

吩咐完兩女前去采購,少女將趙寒煜引進精舍左側側屋內。

此屋略小於正中的房間,屋內有桌有椅,桌子對麵有個小幾,幾上一張古琴。

此時,有淺灰色裙裝女子奉來兩杯香茶,隨即離去。

少女讓趙寒煜坐在椅中,然後笑著說道:“今日幸得趙師兄援手,驅除我的病痛,無以為報,我習得幾首琴曲,現在彈奏一番,盼能為師兄靜心凝神,報答師兄援助之情一二。”

趙寒煜聞言欣然同意,暗喜此女居然也是雅道中人。

少女走到幾後坐下,雙手撫弦略作調試,“錚錚”數響之後,曲聲悠揚而起。

趙寒煜通讀典藏,師姐宋婉辭又是音律大家,平時耳瀆目染,識得這是一曲《瀟湘水雲》。

此曲作者生活於數百年前,正是天魔族入侵、天下大亂之時。

作者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遊航。每當遠望合流盡頭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便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所以創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趙寒煜靜聽此曲,待音調轉為悠然、低沉之時,神色隨即黯然,隱含悲憫之色。

少女見到趙寒煜的麵色,心中一動,此人竟然也精通音律?

曲調達到高音,再拔高到一個新的高峰,隨即逐漸趨於平緩,最後音樂在低音區來回盤旋後,推入虛空結束。一曲《瀟湘水雲》曲終。

趙寒煜也從低沉情緒中清醒過來,望著那雙空山新雨後的眸子,輕輕頷首意示嘉許。

少女見遇知音,心中喜悅,纖纖十指一抹,音調一轉,換了首《梅花三弄》。

此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韻也。

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了三次,故稱“三弄”。

趙寒煜在三次將要重複之前,左手小指、無名、中指皆提前伸出。

少女彈奏之餘看的真切,心中又是一喜,暗讚對方果然深明此曲之妙處。

曲風再度轉換,古樸、清新,有一股自然之氣,乃是《漁樵問答》。

此曲采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曲意深長,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

趙寒煜聽到一半,忽然想起一本雜論上記載前朝大周的小故事,有人作詩諷刺周朝一位孟姓名人。他開口念道:“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孟姓名人講過一個故事,說齊人有一妻一妾而去乞討殘羹冷飯,又說有一個人每天要偷鄰家一隻雞。作詩人就說這兩個故事是騙人的。

這首詩最後兩句言道:當時周天子尚在,孟姓名人何以不去輔佐王室,卻去向諸侯國梁惠王、齊宣王求官做?這未免是大違於聖賢之道。

這首小詩十分符合漁樵二人的鄙棄之意。

少女聞言,在心中越想越覺得對,不由得多看了趙寒煜幾眼,眸中笑意連連。

這時,纖指連彈,厚重之意顯現,琴曲換做了《陽關三疊》。

陽關一疊思前塵,琴曲以散音起,撮音止。知君遠行,送君至長亭。此去關山萬裏,長途越渡關津,惆悵役此身,君宜珍重。

陽關二疊淚沾巾,已到長亭,終將一別。此番一去,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陽關三疊盼重聚,故人已別,身影漸去漸遠漸無蹤,獨拋下那送行人愴立長亭。

趙寒煜心有所感,口中吟道:“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裏唱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