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的興起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其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ARPA)於1969年建立的軍用實驗網絡ARPANET,其目的在於開發能夠抵抗核打擊的計算機網絡,建立一個基於分組交換的網絡。1980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簡稱DARPA,即更名後的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絡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將該協議集成至BSD UNIX中。隨著免費發放的UNIX操作係統被廣泛使用,TCP/IP協議得到了極大推廣,從而誕生了真正的互聯網。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協議,在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廣域網。由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鼓勵和資助,許多研究機構都將自己的局域網並入NSFNET中,並逐步取代ARPANET,NSFNET成為互聯網的重要骨幹網絡之一。
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曆程
1987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當年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1990年11月28日,學者錢天白代表中國正式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使中國的網絡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1994年4月20日,當時的國家計委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項目“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簡稱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互聯網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
1997年10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現了與另外三個互聯網絡,即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即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互連互通。
2000年5月,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投入運行,中國移動推出“全球通WAP(無線應用協議)”服務。8月21日,第16屆世界計算機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大會題詞並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主張製定國際互聯網公約,共同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1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冊係統全麵升級,推出“.CN”、“.中國”、“.公司”、“.網絡”為後綴的中文域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