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應該儲備更多的能量,做到任何形式的展示都無法將其窮盡。真正的英雄就是在生活中的關鍵時刻能夠一展才能,正直無私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人。英雄式的行為都應該是每一個希望實行的,而不應該消極地看待自己和生活。無所事事地生活就是在浪費生命,隻要渴望達到更好的程度,就要積極地儲備能量,任何為目標而做出的努力都不是徒勞的,它們很可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幫助你成就偉大的事業。很多所謂的無藥可救的孩子及時改正錯誤,最終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很多著名人士都曾經被認為是一無是處的人。大仲馬曾被人認為是沒有任何出息的懶散的孩子,奧古斯丁從生下來就被人們稱為無賴,懷特菲爾德年輕的時候是個小偷。希爾總統是學習中的劣等生,總是惹老師生氣,任何懲戒對他都毫無作用。後來他下定決心要成為偉大的政治家,雖然當時他十分貧困。所以說,很多偉大的人物也曾經都是普通人,他們也是經曆了一番波折與成熟才取得後來的成就的。積極努力和時刻準備的人才能夠在難以預料的時刻得心應手,而不至於被束手無策。
已故的偉大人物之所以能夠對在世的人們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比生前的影響力更大,就如卡萊爾所說的:“他們總是堅持不懈地奮鬥,從不停滯不前,他們講求精益求精,為勝利做好充足的準備;他們總是取長補短,積極與命運抗爭。從而迸發出無堅不摧的力量。”
大自然隻有消耗自己的能源才能富有生機。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沉迷於物質或者精神世界的。如果是金子總是會發光,如果儲備了力量總會有機會迸發的。先輩們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始終使我們受益匪淺,甚至經常有人說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將會節約很多的時間與精力。
一個人無論是否勝任本職工作,都應該全力以赴,這樣才能有所成就。藝術家兢兢業業地作畫,但是時刻渴求獲得最美好的靈感。具有豐富人生閱曆的演說家們能夠煽動聽眾的情緒,即使擁有再多的溢美之詞,也無法讓他們放棄繼續追求更高境界的目標。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絕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我們必須為了偉大的理想奮鬥到底,滿腔熱情地從事偉大的事業,無論遇到何等險阻也毫不退縮,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隻有勇於從失敗中崛起就能堅持到最後。提雷說過:“樹立遠大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雖然暫時無法實現現代條件,但是從長遠來看,默默積蓄力量總會有所成就。”
人們曾經在黑暗中摸索多年,但是電燈的發明為我們帶來了光明;人們曾經為傳遞信息長途跋涉,如今一根纖細的電線就可以在一分鍾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做到;人們曾經付出艱苦的體力勞動伐木取水,但是今天的發明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人類所有偉大的發明都證明了人類注定將會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允許人類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不斷積蓄力量、自我完善。
我們稱莎士比亞為天才,不是因為他突破了新的發現,而是因為他向我們顯示了驚人的取之不竭的積蓄力量,就好比油田一樣等待發掘;因為他說過,我們已經想到和感覺到的可能並不能表達出來。天才就是懂得了積極儲備的道理,才會有所作為的。事實上,我們的視野受到思想的禁錮,無論外界環境發生如何的改變,本質上的思維方式與思想能力並沒有多少改觀。人們絕對不能一葉障目或者以偏概全,因為他們將束縛人們的思維,影響人們的行動。愛默生說過:“食人者的上帝一定是食人者,十字架的上帝是十字架,而商人的就是商人。”安德魯·傑克森·戴維斯說過,任何表麵的輕浮,都無法掩飾內心的實質,正直的人一定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感的人,這都是那些人的理想與精神使然。
在人們所做的儲備當中,我們始終會有很多他們已經習慣了的技能與偏好在起作用。讓自己熟悉的職業總是得心應手,而且越做越出色。所以,從事那些與本身儲備相關的行業更容易獲得成功。在各種各樣的職業中,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技巧,要想完全勝任所有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特定的目標積蓄的能量通常有助於獲得最後的成功。帕特裏克·亨利說過:“我的人生隻有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所有的知識與經驗都在為那個目標積極積累。”無論如何積蓄力量,如果是野蠻人以粗野的方式準備的,就不會創造真正的文明,因此他們的積蓄過程就是在白白浪費時間而已。
1806年,很多歐洲君主都表現得非常低能。城市麵臨毀滅,但是鄉村最終挽救了國家。土地等儲備力量是一個國家寶貴的力量儲備。生活中同樣存在很多比較,有很多偉大的人物無時無刻不在積蓄力量,而很多無所事事的人從來沒有想到儲備的價值,他們最終的結局總是能夠讓世人警醒。
在日常生活中,身體上的儲備能夠獲得必備的力量,精神上的儲備就是一項事業,畢竟道德儲備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很多人表麵上知道,實際上一知半解,並不懂得美德的價值與意義。華盛頓說過:“保持清醒與良知是天堂中最美的火花。冬天到來的時候,鳥類就會本能地向南方飛去;無論如何勸說鬆鼠,它們都會將堅果埋在地下;即使花兒死亡,蜜蜂也不會停止采蜜;無論上帝如何規定,沒有善行不會得到任何回報,沒有惡行不會遭受懲罰。”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坦然麵對一切,時刻為了未來做好充足準備,努力抓住任何可以鍛造自我的機會,才會實現理想與目標。任何形式的挑剔、嫉妒、憤恨、誹謗、易怒、挖苦、中傷和報複都是不值得的,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任由這些細菌般的情感侵蝕人們的人格,久而久之人們的靈魂就會受到腐蝕,任何道德都蕩然無存,這樣的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相反,擁有良知的人,總會自信、勇敢、正直、無私地做任何事情,他們的儲備將為世人做出真正有價值的貢獻。
從“十誡”的角度來看,道德傾向是所有事情的本質。世間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備智慧、善良、權力、構思,並且總是憧憬更好的狀態,即使存在的事物本身沒有意識到,也會做出最完美的表現。然後,縱觀萬事萬物,最偉大的道德儲備是人類具有的,那將使人類本能地憧憬美好的事物,淨化心靈,最終回歸美麗的伊甸園。實際上,道德規則存在人類的內心深處,它能夠促使人類完善,有助於社會趨向更高的文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它那樣堅定不移。
遨遊在無限的知識海洋中,人們隻知道努力學習、不斷積累;隻知道堅定意誌,做到無堅不摧,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自己前進的步伐。人們無法預測到未來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命運之神是如何操縱的,他們所知道的隻是做好充足的準備,時刻迎接所有機遇和挑戰。
上帝總會在無形之中暗示我們的某些行為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但是我們是否留意了他的那些暗示,任何東西都動搖不了我們向遠大目標奮鬥意誌。雖然有時我們會處於悲慘境地或招致各種形式的威逼利誘,但是我們從來都不會拋棄信念,不會動搖原則。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我們自身擁有的潛在能量。
布爾沃說過:“美德是潛在的能源,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直到經年累月的證明才能夠揭示出來。無論他人如何誘惑與恐嚇,擁有美德的人從來不會被判國家;無論世界上擁有多少派別與社團,美德都是其至高無上的準則;擁有美德的人總會產生無堅不摧的巨大影響力,由此無數人為了它即使犧牲生命以在所不惜。擁有美德的人無論麵臨何等的血雨腥風,都會全力以赴、披荊斬棘,從而創造無數奇跡、擁有無限榮光!”
1801年6月,在的倫敦,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坐著離開了人世。他曾經遭受常人無法想象的精神與肉體上的折磨,但是他從來沒有呻吟或恐懼,堅強勇敢地麵對所有的磨難。他曾經與阿蘭並肩作戰,帶領部隊在荒無人煙的地區奮勇作戰,堅強的意誌和堅定的聲音讓魁北克人瑟瑟發抖、繳械投降。任何形式的侮辱與摧殘,都沒有使他放棄對偉大的自由事業的追求,最終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與敬佩,他堅強的精神永遠都是流芳百世的寶貴財富。
實質上,崇高的思想儲備鑄造高尚的行為!任何突如其來的困苦、子虛烏有的罪名、低級趣味的誘惑,甚至令人畏懼的死亡都無法動搖擁那些擁有堅強意誌的人們。我們深信:有誌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