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總是安於現狀,充滿渴望才能創造更大的奇跡。
right——羅伯特·勃朗寧
理想高遠才可能成就偉業。
right——央格
簡單意義上講,一個虔誠的祈禱者就是想要體麵地進入天堂的人。
right——克萊爾
渴望才可能偉大。
right——簡·英格魯
你曾經聽說過一個人為了目標投入畢生精力而一無所獲嗎?一個充滿渴望的人從來都不會提高自己嗎?一個擁有勇氣、寬容、誠實與忠誠的人難道都會徒勞無獲嗎?
right——斯萊歐
天才的座右銘就是奮進,那使他們的天賦如虎添翼;盡管世間充滿艱難與困苦,天才總會觀察、等待時機,充滿渴望,成就偉大事業。無論所做的事情如何令人滿意,無論它是否已經達到一個終點,天才們總會繼續追求、不斷進步。他們總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好的事物。
right——羅伯特森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堅持不懈,絕不應該放棄任何能夠提高自己的機會。帕爾頓說:“彼得·庫伯去世了,這個善良的好人離我們而去了。我們再也不會看見他堅毅的麵容,也看不見他拚搏的身影了,但是他對生活孜孜以求的精神依舊感染著我們。”這些話表達了所有紐約人民的心聲。從哈得孫河到北美五大湖,所有的地區都降半旗表示對他的哀悼。
彼得從小就十分好學,他勸說父親讓他在紐約學習貿易。他問一個四輪馬車製造者:“你收學徒嗎?”“你知道如何做生意嗎?”“不,先生。”“你能夠吃苦耐勞嗎?”“是的,先生。如果我許諾能夠做到,你能留下我為你工作嗎?”彼得答應要努力工作,而他確實做到四年如一日的一直堅持辛勤工作,一年的薪水是二十五美元。他研究製造的機器為雇主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普通的學校拒絕接收他,他就嚐試找些夜校來學習,以便繼續深入學習貿易知識。但是,沒有這樣的學校,彼得暗下決心:“如果我能夠在生意場上創出一番天地,獲得豐厚收入的話,就要在紐約建立一所學院,讓年輕的學徒和技工都能夠獲得在夜間學習的機會。”
在1812年的戰爭期間,馬車生意嚴重受挫,那時彼得也正好完成了做學徒的工作。他很快就發現社會對布料機器的需要越來越多,彼得發明的布料機器正好滿足了當時的需求。戰爭結束了,外貿商品蜂擁而至,彼得的布料機器生意被迫終止了。接著,他開始從事家具製造業,但是沒能獲得成功。他又買了一個雜貨店,生意卻日見紅火起來,當時一個老朋友說:“為了兒子,我一直經營著一家黏合劑工廠,但是我覺得他和我都不適合做生意。但是我覺得你很適合。”庫伯先生說:“好的,我這就去看看。”工廠的出售價格是兩千美元,剛好庫伯能夠負擔得起。他對製造黏合劑一竅不通,僅僅知道美國商品相比從俄國進口的商品而言,簡直就是一文不值。但是他成功地做成了很多生意,這使他每年收入三萬美元。二十年來,他的工廠甚至沒有一個職員、會計、推銷員或代理人,全部生意都是他全力親為的。人們在七點來上班,而彼得先生早已工作很久了。上午的時候他監管黏合劑的生產,正午的時候就到城市中各地區去推銷產品。
1828年,他花費一萬零五千美元在巴爾的摩港市買下了三千公頃土地。鐵路也相繼開始修建了起來,但是為了躲避堅硬的岩石,鐵路修得彎彎曲曲,花費大幅度上漲,以至於很多股東都想要放棄這個項目,他們都認為火車不能夠在如此彎曲的鐵路上開過。庫伯先生沒有放棄,而是建造了一部合適的火車頭,最終使公司沒有破產。
在六十歲的時候,庫伯先生發現自己的全部資產已經達到了七十萬美元。於是,他相繼投資建立了很多所夜校。後來他還在雜貨店原址上建築了庫伯基金,籌集的慈善基金達到兩百萬美元。他所建立的夜校一竣工就招收了兩千名學生。從這個開始,大量的資金投入給這項偉大的教育事業。這麼傑出的人物離開人世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啊!
彼得·庫伯的事跡有力地證明了:一個有遠大目標又滿腔熱情的人最終會獲得成功的。沒有渴望就不會有提高,堅強勇敢地奮鬥下去,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1843年5月18日這一天,一千多人在聖安德魯教堂外麵等候,人群中不時有人說著:“他們什麼時候來?”他們想看到所謂的立約者到底還有沒有生活在蘇格蘭。政府已經聲稱要對這位蘇格蘭牧師進行審判,但是憑良心講,牧師還真沒有獲得好處。那些並不信任政府規定的人說:“他們不會來了。”
隨後,一個長官下達了命令。祈禱者們立即保持沉默。反抗審判的人大聲疾呼:“即使他身體羸弱,他純潔而堅強的精神依然鼓舞了所有人,它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光明。”這個人以威爾士口音說完了這番話後,向長官恭敬地致意,然後朝門的方向走去。
凡是跟隨他的人都要放棄財產和收入,成為窮困潦倒和無家可歸的人。年邁的老人跟著出去了,然後一個又一個的人都跟著出去了,直到所有的蘇格蘭牧師都離開了教堂。四百個牧師和老人一齊歌唱:“上帝是救世主,賦予我們勇氣,保佑我們堅強地生活;因此,即使遭遇再大的不幸,我們都不會畏懼。”
彼徹爾說:“對天堂來說,我們的渴望是種鄉愁;對上帝來說,我們的歎息是種渴求。正如很多離家在外的孩子在睡夢中都會哭泣,還不知道他們之所以那樣是因為父母在想念他們。沒有人告訴他們,實際上是精神上的無限渴求使他們感到痛苦不安。”
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國王和王後生了一個兒子。十二個仙女下凡來,每一個都帶來了祝福,例如智慧、美貌、勇氣和渴求。國王對第十二個仙女十分不滿,將她趕走了。王子長大成人後,雖然具有美好的品性,但是胸無大誌、安於現狀。對於生活,他沒有任何渴求和期望。
還有一個傳說:薩巴王後送給所羅門一個十分精美的翠綠色花瓶,所羅門就將長生不老之水倒入其中,隻要能飲用一滴這樣的水就能夠無限延長生命。一個垂死的罪犯向所羅門祈求要一滴水,但是所羅門拒絕延長一個卑劣的生命。當好人來求水的時候,他們也被拒絕了,或者無法再得到它了,因為即使國王答應了,他也可能會忘記把水及時給他們,而且國王取出水後還經常忘記蓋上蓋子。最後國王生病了,命令奴隸把花瓶拿來,但是發現裏麵的水都蒸發掉了。我們的希望、信念、雄心和渴求都像水一樣,如果不能及時把握,或者謀求進一步發展的話,就會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