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學道的人總是很多,但得道的人總是很少唐代鳥窠道林禪師九歲出家,初隨長安西明寺複禮法師學《華嚴經》和《大乘起信論》,後來學禪,參謁徑山國一禪師得法,並成了他的法嗣。
南歸後,道林見杭州秦望山鬆林繁茂,盤曲如蓋,便住在樹上,人們遂稱他為“鳥窠禪師。”
元和十五年。大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
白居易對禪宗非常推崇,聽說高僧鳥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興。決定抽空上山探問禪法。
一天,白居易上山來參訪鳥窠禪師。他望著高懸空中的草舍,十分緊張,不由得感慨:“禪師的住處很危險啊。”
鳥窠禪師回答說:“我看大人的住處更危險。”
白居易不解地問:“我身為要員,鎮守江山,有什麼危險可言?”
鳥窠禪師回答說:“欲望之火熊熊燃燒,人生無常,塵世如同火宅,你陷入情識知解而不能自拔,怎麼不危險呢?”
白居易若有所思,又換了個話題,問鳥窠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回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譏笑說:“這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鳥窠禪師說:“雖然三歲小孩都知道,但八十歲老翁卻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豁然開悟,施禮而退。自此完全改變了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
佛在心中人生無常,塵世如同火宅。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卻不能自拔。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但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因此,學道的人總是很多,但得到的人總是很少。要戒驕躁,戒自高自大的心理,這種優越感可以讓人眾判親離。每一個人,都有其優點,都有引以為豪的地方,但如果有了驕傲,所有的優點,便一無事處。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唯有虛懷若穀,方能不斷進步,超越自己。否則,即使他才高八鬥,也終是一無所成。
人間世態高傲與低微的錯位“大學畢業有兩個月了,我還是沒有找到工作。我自認為畢業的學校還比較不錯,自己也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學生,不但有著優秀的學生會任職的經曆,還兼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曆。如果說我的簡曆不優秀,這讓我很難接受。”這是剛剛畢業步入社會不久的小磊的感慨。他在非常非常努力地找工作,但不知為什麼卻總是一直失敗,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小磊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畢業京城一所重點理工類大學,對於專業可以用擅長來形容,隻是在吃苦耐勞方麵有點接受不了而已,盡管如此小磊還是覺得自己已經做到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做到的,更覺得自己也可以達到大部分招聘單位的要求,但就是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了,隻是一味地抱怨:比如,如果接受了低微的收入,再回頭看看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這真令人心寒啊!
安心釋語要放下文人的高傲之心,以及高級知識分子的優越感。心理素質好是麵試取勝的關鍵,但自我感覺太好難免會給人輕浮的印象。不要妄自尊大,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先去嚐試著做一份工作,慢慢的去體會,再給自己一個目標和職涯規劃,朝著目標一步步的去做,切忌急於求成或者高不成低不就,這樣隻會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工作需要踏實和辛勤努力,需要實踐和累積經驗。
佛心慧語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不論什麼時候,都要守住自己的信念有一天,禪師吩咐慧寂:“把床搬過來。”
慧寂搬了床,滿頭大汗。
禪師說:“搬回原處去。”
慧寂又照辦了。
禪師道:“慧寂!”
“在!”
“床那邊是什麼東西?”
“枕頭。”
“床這邊是什麼?”
“什麼也沒有。”
禪師又叫到:“慧寂!”
“在!”
“是什麼?”
慧寂無言以對。
禪師揮揮手:“去吧!”
佛在心中在生活中,要時刻感覺到自己的存在,精心嗬護自己的心情,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成就,這樣,才能真正地享受到人生的快樂。佛說萬法唯心,意思是說這個世界的一切一切都是由你的心所造成的,所以佛又說如果你想要擺脫痛苦就要馴服你的心。如果我們要馴服自己的心,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你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你不是心的奴隸,而是心的主人。“悟”是佛家修行的重要方法,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就是經過數年修行苦思,終於有一天在菩提樹下“頓悟”,即為佛。修而不悟,即便修再長時間也與佛無緣,叫“執迷不悟。”很快領悟,叫有“悟性”,叫有“慧根。”不能很快領悟,也沒什麼,佛祖釋迦牟尼不就是經過十數年的苦思才悟道的嗎?於是有了“達摩十年麵壁”的佛教經典修行故事。生活中總會有些挫折,也時常讓你有走的疲倦的時候,芸芸眾生,誰人不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心港灣?生活在風風雨雨中,難免使人迷失了方向;回回頭,看不到自己足跡,隻能繼續昂頭前行;急促的人生,隻要追尋著佛的足跡,就不會再將自己迷失。
人間世態這是我嗎,我這是怎麼了阿妍剛上班的時候,有些不習慣,她坦言:不過自己適應能力還算好,不覺得很生疏,雖說性格是內向了點,但與單位裏的同事相處還比較好,大家對她的印象還不錯。問題就出在她總覺得自己身上的壓力很大,幹什麼事情總是沒有精神,情緒很不穩定,尤其是工作繁忙的時候,大家都在拚命,而她就是幹不下去,覺得很難受,心裏也無比的著急。生活中的阿妍經常一個人行動,逛街,吃飯,有活動時也總是一個人,她覺得一個人才會自在,不受約束。當她情緒不好的時候,不想跟任何人說,就吃東西。常常是一個人在單位食堂吃過,又跑到外邊去大吃一頓,然後再到超市買一大堆餅幹或者別的什麼東西回單身公寓吃,雖然覺得自己近乎瘋狂、不可理喻,但就想讓胃撐滿,有時近於疼痛,好像這樣才會得到快感和滿足,當吃東西的時候,不是不知道這樣不對,但是就是無法控製自己,就想不停的吃下去,什麼都不要想。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不想做任何事情。
但阿妍很快發現這種發泄帶來了更多的問題。首先是錢的問題,買的東西越來越貴,次數越來越多,好像越貴才越刺激,才越滿足。越有想要控製的心理,就越想放縱自己。好像有兩個自我在作鬥爭,一個讓人恢複理智,另一個卻縱容著奢侈,慫恿著盡情的放縱。而自己總是屈服於後者。另一個問題是越來越胖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女孩子很敏感的問題。因為常常在晚上吃東西,不睡覺,有時候還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為止,或者直到胃口實在受不了,就去睡覺。第二天,當清醒之後,一照鏡子,看看自己圓滾滾的肚皮,都想不出自己到底幹了些什麼,為什麼變得這樣,好像不是自己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樣子。可是下一次她又克製不住自己。
因為她一再把精力放在與工作無關緊要的事上,這樣的生活越來越不規律,學習不規律,飲食不規律,生活學習都變得一團糟,對什麼都很沒有信心。也許這就是情緒不穩定的症結所在,她對什麼都沒興趣。她也覺得自己對不起所有對自己抱有期望的父母、朋友,包括自己,可是還是很難控製自己的情緒,覺得自己好像有兩種人格在廝殺。她很害怕,很擔心,但是不知該如何做……她有時甚至想死。
安心釋語現代人很多健康問題的根源在於壓力。你有沒有感到過來自工作、家庭的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趕快在壓力威脅到你的健康之前,想辦法擺脫它吧!下麵的建議你不妨一試。
不管多忙,一定要鍛練。上健身房,快走30分鍾,或者在起床時進行一些伸展練習都行。
放慢說話的速度。即便桌上擺滿了要看的文件,還要應付形形色色的人,說各種各樣的話,也一定記住,盡量保持樂觀的態度,放慢你的速度。
不要太嚴肅。不妨和朋友一起說個小笑話,大家哈哈一笑,氣氛活躍了,自己也放鬆了。笑不僅能減輕緊張,還有增進人體的免疫力的功能。
讓自己徹底放鬆一天。看一篇小說,唱歌,飲茶,或者幹脆什麼也不幹,坐在窗前發呆。體味內心的一種寧靜,一種放鬆。
至少記住今天發生的一件好事情。不管今天多辛苦,多不高興,回到家裏,都應該把今天的一件好事同家人分享。
佛趣軼事天堂與地獄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後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
武士猛然一驚,然後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白隱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不提過去,過去已過去;不問將來,將來還未來從前,有個年輕英俊的國王,他既有權勢,又很富有,但卻為兩個問題所困擾: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是什麼時候呢?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誰?
他對全世界的哲學家宣布,凡是能圓滿地回答出這兩個問題的人,將分享他的財富。哲學家們從世界各個角落趕來了,但他們的答案卻沒有一個能讓國王滿意。
這時有人告訴國王說,在很遠的山裏住著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長老。國王馬上就出發了。國王到達那個智慧長老居住的山腳下,裝扮成一個農民。他來到智慧長老住的簡陋的小屋前,發現老人盤腿坐在地上,正在挖著什麼。
“聽說你是個智慧的人,能回答所有問題。”他說,“你能告訴我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時是最重要的時刻嗎?”
“幫我挖點土豆。”長老說,“把它們拿到河邊洗幹淨。我燒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點湯。”
國王以為這是對他的考驗,就照他說的做了。他和長老一起呆了幾天,希望他的問題能得到解答,但長老卻沒有回答。
最後,國王對自己和這個人一起浪費了好幾天時間感到很非常氣憤。他拿出自己的國王印璽,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長老是個騙子。
長老說:“我們第一天相遇時,我就回答了你的問題,但你沒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麼呢?”國王問。
“你來的時候我向你表示歡迎,讓你住在我家裏。”長老接著說,“要知道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來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現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為正是他和你分享並體驗著生活啊。”
佛在心中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來臨。世間最可貴的就是現在,最易喪失的也是現在。珍惜現在要比向往未來重要的多,也實際得多。對於生命中該發生的事情,一定會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發生,誰也無法阻擋,我們唯有活在當下,才能把握自己,才能不被世事所束縛。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如果能夠每天都能做好該做得事,人生也就能無怨無悔了。
人間世態悲傷的陰影玫麗和言是在大學時相知、相識、相戀的,他們一起經曆了許許多多的磨難。為了言,玫麗畢業後留在沈陽,不久他們結婚了。遺憾的是,他們沒能在一起天長地久。那年,言去外地考察,乘車回來的路上,與一輛大貨車相撞。言因失血過多當場死亡。言前一天還打來電話說明天就會到沈陽,而且還帶回了禮物,說要給玫麗個驚喜。正當玫麗沉浸在想象中,想著言以往都會以各種浪漫的形式出現,這次又有什麼新花樣時,噩耗傳來。玫麗頓時沒了思想,沒了表情。趕到醫院時,她覺得自己的靈魂好像已經跟隨著言走了。
玫麗昏迷了差不多兩天。醫生說沒有什麼大事,隻不過是傷心過度,睡醒就可以出院了。但從此玫麗墜入無低的深淵,她苦苦追問:為什麼逝去了就永遠都不會回來?為什麼人的這一生要承受那麼多的傷害呢?完美既然已經打破了就永遠都不會再完美了麼?玫麗撕心裂肺,呐喊呼嚎。多希望一切的一切都隻是夢嗬,夢醒了,人依舊該多好啊!悲傷的陰影成了生命中沉重的枷鎖……安心釋語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喪偶後身心健康急劇惡化,導致早衰、早亡的事例屢見不鮮。心理學研究表明,喪偶是導致個體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並使個體產生強烈的應急反應的複興生活事件,是心理上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之一。因此,應該學會從這種痛苦的深淵中自拔,盡快的轉到正常的生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