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有效說話,讓你的演講更具生命力
演講是有生命力的,就像畫畫的時候,我們講究配
色得當,總是希望賦予畫作生命力,使欣賞者從中發現
看不盡的旖旎風光和潛藏的情感動態。演講時我們也可
以采用這種富有感情色彩、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在感
受、調動起聽眾的濃厚興趣的描述方式。遺憾的是,很
多演講者都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說話時給人的感覺常
常很平淡。
語言的藝術
※ 演講中有聲語言的表達技巧
語言除意義外,應該要追求它的色彩、聲調、感觸。同義的語言
或字麵有明暗、硬軟、響亮與沉鬱的區別。
以聲音為主要媒介手段的演講,對語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準確
地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悅耳爽心,清亮優美。為此,演
講者必須對語音進行研究,努力控製你的聲音——如何在講話中間對
其加以修飾。正如你所聽到的每一場乏味的演講一樣,錯誤的發音不
僅會給人留下糟糕的印象,而且還將破壞本應精彩的演講內容。一成
不變的聲調,含糊不清的發音,隻能讓聽眾注意你的聲音而不會記住
你的語言。
一般來講,最佳的聲音應該是 :
(1)準確清晰,即字音正確清楚,語氣得當,節奏自然 ;
(2)清亮圓潤,即聲音洪亮清澈,鏗鏘有力,悅耳動聽 ;
(3)富於變化,即區分輕重緩急,隨感情變化而變化 ;
(4)有傳達力和震懾力,即聲音有一定的響度和力度,使在場聽
眾都能聽真切,聽明白。
要做到以上幾點,演講者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
聲音要給力。
演講時要讓在場的每位聽眾都聽到。最好能有擴音設備,實在沒
有擴音設備時,也要注意不要聲嘶力竭,要掌握好分寸。演講者要想
取得良好的發音效果,必須加強語音訓練。“聲乃氣之源”,發音的基
礎之一是呼吸。響亮、動聽的聲音與科學的呼吸訓練是分不開的。演
講者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氣息。一般來說,采用胸膛式呼吸較好,這種
呼吸是通過橫膈的收縮和放鬆進行的,氣量大才能為發音提供充足的
動力。平日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練習,為正確地吐字發聲打好基礎。
語速要適中。
經常有人一上台什麼都忘了,就隻顧著把內容講完,在演講的過
程中隻有一種音調、一種速度,這樣會事什麼效果 ? 就容易走神,容
易開小差。這就相當於心電圖一樣,如果心電圖是一條直線,那不就
麻煩了嗎 ?
語速的變化也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談話,每分鍾大約講
120 ~ 150 個字,演講的速率不能太快。我們在演講中應該在需要快的
時候加快,需要慢的時候放慢。語速太快會使聽眾難聽懂,給人一種
熱情但又急切的感覺,會令人聽得很辛苦 ; 語速放慢可以強調重要性,
但如果太慢的話就顯得拉腔拖調,無法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使聽眾感
到不耐煩。因此我們應該掌握好語速,不疾不徐,快慢適中。但演講
的速度不能總是一成不變的,要做到急緩有致。語調的快慢往往與表
達內容、環境、氣氛、心理情緒、修辭手法以及句段重要與否有關。
重音別忽略。
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麼”,“大意”
即“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輕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
重音具有區別詞義的作用,一個詞重讀輕讀所表達的意思往往不一樣。
重音可分為三種 :
(1)語法重音 :是指按句子的語法規律重讀的音。
(2)邏輯重音 :此類重音可根據演講的內容和重點自己確定。
(3)感情重音 :可根據表達感情的強烈程度或細微的心理來安排。
在情感激蕩的地方,意思重要之處,音量要大些,反之則要小些。
語言的藝術
音量大小變化要自然、流暢,要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音量大小
變化也要恰當、適度,不能大到聲嘶力竭,也不能小得無法聽清。
例如這句話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啊,一生休息得最少最少。”“不知疲倦”、“敬愛”、“周總理”應采用
重讀型重音來讀,讀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輕讀型重音
來讀,讀得輕而深沉。
重音不一定重,有時輕讀也起強調的作用。重音根據讀者的不同
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重重音,一種是輕重音。重音怎樣體現 ? 一是
加大音量,二是拖長音節,三是一字一頓,四是誇大調值。
停頓很重要。
在口語表達中,停頓既是一種語言標誌,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同
樣一組音節,因停頓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樣,例如 :“叔叔親了我媽
媽也親了我。”可以說成 :“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也可說成 :
“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兩種停頓,表達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
思。可見,停頓不隻是演講者在生理上正常換氣的需要,也是表情達
意的需要。停頓得當,不僅可以清晰地表達語意,而且可以調節語言
節奏,給聽眾留下回味的餘地。
停頓不當往往會影響語意的表達。例如 :“南鄭縣大膽更新用人製
度”。在“大膽”後停頓就會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應在“縣”字後停
頓才妥。又如“班禪大師、趙樸初、××× 等參加了座談會”這一句
中“班禪大師”“趙樸初”與“×××”是並列關係,用頓號隔開,念
時需要停頓。如果在“班禪大師”後不停頓,念成“班禪大師趙樸初”
就是大錯特錯,把並列關係變成了同位關係了。可見,停頓對語意的
表達有多麼大的影響。
停頓分為如下幾個種類 :
(1)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又被稱為自然停頓,一個詞中間不能停頓,如“新疆代
表團長途跋涉來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團長,途跋涉來到北京”,
就把意思搞錯了。從語法上說,中心語與附加語之間往往有一個小小
的停頓,書麵語用標點符號表示的地方要停頓,停的時間長短不一
樣,停頓時間應該如何把握呢 ? 停頓時間的長短順序是 :句號 ( 包括
問號、感歎號 )> 分號 > 冒號 > 逗號 > 頓號。從結構上,是段落 > 層
次 > 句子。
(2)邏輯停頓
邏輯停頓是對於要強調之處的停頓。蘇聯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
夫斯基說,如果說沒有邏輯停頓的語言是文體不通的話,那麼沒有心
理停頓的語言是沒有生命的。邏輯停頓是表達感情的需要。
(3)感情停頓
感情停頓又被稱為心理停頓,邏輯停頓為理智服務,感情停頓為
感情服務,是為表示一種微妙和複雜的心理感受而做的停頓。
(4)特殊停頓
特殊停頓是指為加強某種特殊效果或應付某種需要所做的停頓。
停頓的作用有 :第一,可以變含糊為清晰,如 :“最貴的一張
( 停 ) 值一千元”,表示最貴的隻有一張,其他的不足一千元 ; 第二,變
平淡為突出 ; 第三,變平直為起伏。如“大堤上的人 / 誰 / 都明白”就
有起伏 ; 第四,變鬆散為整齊。有些排比句通過停頓會變得很美,節
奏很好。如寫交通安全的一篇演講稿 :“每天的太陽是您的,晚霞是您
的,健康是您的,安全也是您的”,要聲斷氣不斷,情不斷。這裏,需
要重複強調的是停頓不是中斷,隻是聲音的消失,它完全是氣流與感
情連起來的,有停就有連,而且某種激烈、緊張的情況下更需要連接。
語言的藝術
音韻要搭配。
平仄以成句,抑揚以合調,揚多抑少則調勻,抑多揚少則調
促。——謝榛《四溟詩話》
漢語講究聲調,聲調能產生抑揚急緩的變化,本身就富有音樂美。
好的演講平仄錯落有致,抑揚頓挫,顯得悅耳動聽,漢語的音樂美和
節奏感還與語氣停頓和押韻有關。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優勢,這大
大增強了語言的響度和節奏感。演講中若能準確交替使用單音節詞和
雙音節詞,語音音節便顯得和諧自然。如果在適當的地方,有意押韻,
更能產生一種聲音的回環美與和諧美,講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似
有散文詩的雋美風韻。此外,恰當地運用象聲詞和疊聲詞,進行渲染
烘托,也能收到聲情並茂的功效。
語調要自然。
語調是口語表達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輔助語言表情達意。語
言若沒有輕重緩急,就難以傳情。同樣一句話,由於語調輕重、高低
長短、急緩等的不同變化,在不同語境裏,可以表達出種種不同的思
想感情來。例如 :“啊,多美啊 !”用讚美的舒緩語氣可以表達出稱頌
之情,如果用漫畫式的怪腔怪調來念,則表現出譏諷嘲笑之意。因此,
演講者正確選擇和運用語調對表達思想感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語調一般分四類 :平直,上揚,曲折,下降。用不同的語調所表
達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1)平直調 :多用於陳述、說明的語句。表達的是莊重、嚴肅、
回憶、思索的情形或表現平靜、閑適、忍耐、猶豫等感情或心理。
(2)下降調 :多用於感歎。有些陳述句,往往表達的是祈求、命
令、祝願、感歎等方麵的內容或表達堅決、自信、肯定、誇獎、悲痛、
沉重等感受。
(3)上揚調 :多用於疑問句、反問句,或某些感歎句、陳述句。
適用於提問、稱呼、鼓動、號召、訓令等場合,表達的是激昂、亢奮、
驚異、憤怒等情緒。
(4)曲折調 :多用於語意雙關、言外之意、幽默含蓄、意外驚奇、
有意誇張等語境或表達驚訝、懷疑、嘲諷、輕蔑等心緒。
在實際應用中四個語調不是孤立的,語調變化不以句子為單位體
現,而表現在語流上。
語調的選擇和運用,必須切合思想內容,符合語言環境,考慮現
場效果。語調貼切、自然正是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演
講者恰當地運用語調,事先必須準確地掌握演講內容和感情。我就經
常在“領導演講智慧特訓營”裏讓學員們用快樂的、悲傷的、痛苦的
三種不同的情緒來練習說“誰拿了我的錢包”的語調。
著名電影演員李默然在吉林演講講習班上說 :“我主張以情托聲,
就是用情感把你的聲音托出來。”他以朗誦艾青的詩《我愛這片土地》
為例,朗誦最後兩句 :“為什麼我的眼含著淚水 ?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
得深沉。”如果以聲帶情,用大音量讀,到這兩句突然有一種凝固的感
覺,一個小小的停頓,接著小音量地讀,便能把這種“愛得深沉”的
感情表達出來。這段經驗之談,正說明了要情動於中,才能聲形於外。
隻有當演講者對講的內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實感,語調才能用得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