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主可以放心,長公主這回沒有護短!
館陶長公主‘親自’出麵,罰阿嬌翁主了。
“王主未見呐……”
老乳母挖空了心思,竭盡全力描述嬌嬌翁主挨罵的場麵——是長公主親自罵的;真的,她當時在場,親眼所見。而且,不是以往那種輕描淡寫地指責,而是真正的惡聲惡氣地斥罵!
阿嬌翁主當時被母親罵得呦,頭都抬不起啦!
說到這兒,老乳母有種一解多年怨氣的通暢感!
話說自她跟隨劉姱從梁國嫁入京都,這些年來,對阿嬌這位貴女是越看越不順眼了——長公主家也好,皇宮也罷,隻要有阿嬌翁主出現的地方,永遠壓過她家王主(⊙o⊙)一頭啊!
同樣是侄女,
明明她家王主劉姱才是親侄女,阿嬌隻是外甥女,可皇帝陛下眼中從來隻重視小阿嬌。其她小輩?不過是維持個麵子請。
同樣是孫女;
明明她家王主劉姱才是親孫女,阿嬌隻是外孫女,可竇皇太後心裏,隻有阿嬌才是心頭之好。其餘孫女?給個陪襯綠葉都算抬舉。
而她家親愛的劉姱王主呢,隻能躲在表妹的陰影裏,撿人家挑剩的;還不能露出一絲兒不滿,否則就是不懂事,就是不賢德,就是心思叵測,立刻迎來皇帝大伯皇太後祖母的厭棄,婆婆長公主的鄙視,還有丈夫陳須的冷落。
現在,
總算熬到阿嬌吃癟的這一天了!!
……
絮絮叨叨,忽然抬頭,談性高漲的乳母猛然發現,她家王主的眼淚又多了起來。
淚珠,
有如斷了線的珍珠,
一顆接著一顆地靜靜滾落……
“王主?”
奶娘大為不解——阿嬌被罰,難道不能讓她家王主感到好受些?
劉姱抹著眼淚問乳母,是不是以為她僅僅在為那個不曾謀麵的孩子傷心哭泣??
老乳母呆呆的點頭,
然後,又開始搖頭——說實在的,她的確跟不上王主姱的思維。
劉姱仰頭,望著屋頂的雕梁:“阿母……”
乳母這下徹底迷糊了,這當口怎麼想起已故的王後了?
劉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地告訴自己的奶娘:不是孩子;她一直哭的是母親——她那早逝的母後!
罰?
罰什麼?
是罰不給下午點心吃?是罰這季度少做兩套新衣裳新首飾??還是罰禁足,不許阿嬌出去走親戚串門子???
——真是╭(╯^╰)╮笑話!
長公主罵得凶??
乳母真真是老糊塗了!!
想想在梁國王都睢陽的日子,想想李王後和劉婉當年的做法。長公主如果真訓斥女兒,豈能讓她一個兒媳婦陪嫁過來的仆婦看到聽見?
一切,都是做(⊙o⊙)給乳母看的!
目的是借乳母的眼睛和口舌,轉告給她這個兒媳。
更深一層的意思,
就是告訴她劉姱這個做兒媳的,婆婆已經顯示過公正了,所以聰明點,要乖,要識趣,別沒分寸,別妄想得了寸~~(╯﹏╰)~~又進尺。
至於珠寶,至於衣料……能代表什麼?
半個月前,李王後派了最親信的侄子李壽攜重禮入京,拜訪館陶長公主。
李王後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了劉婉。生怕劉婉因為手下人惹出的是非招了親戚們討厭,從此在京裏的日子難過。
長公主也一樣。
送珠寶固然有疼惜她劉姱的意思,但歸根結底,為的還是阿嬌——是為阿嬌的長遠著想;希望她這個長嫂依然是女兒的家人親人,而不要經此一事轉化成女兒的敵人。
“父母之愛子女,”
解釋完,劉姱王主手捂住胸口,幽幽地感歎:“為之,計之…深遠……深……遠!”
嘴裏好似倒翻了調料罐,
各種甜、酸、苦、辣交織著擁擠著湧上喉間,說不清是什麼滋味……
經此一事,她算是明白了:侄女就是侄女,女兒畢竟是女兒。
女兒再任性,再不聽話,屢屢做錯事,
明明惱得不行氣得發瘋;
可一旦有事,心╮(╯▽╰)╭卻本能地偏向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
--.--.--.----.--.--.--
--.--.--.----.--.--.--
乳母無言以對,
悶坐半天,才訥訥地問劉姱以後打算怎麼辦?
躺在床上的堂邑侯太子妃聞言,噴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