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微微一笑,幸運女神總會眷顧你(2 / 3)

深 ;麵對挫折,有的人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

折後,像這樣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麵對關羽、張飛不幸離世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

懷,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火燒連

營八百裏”的狼狽結局。可憐亦可悲!

項羽,在後世看來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眉宇之間

透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然而,他卻是位悲劇英雄。

在四麵楚歌中,項羽無顏麵對江東父老,告別了心愛的虞姬,

自刎於烏江。盡管他勇猛無比,慷慨激昂,但在失敗麵前是個

徹頭徹尾的懦夫。他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天之亡我,非用兵

之罪”已是荒謬之極 ;他礙於麵子,放棄返回江東、東山再起

的大好機會,更是令人歎惜不止。在讚美項羽寧死不屈、知恥

重義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設想,如果他能多一些忍辱負重的精

神,曆史也許就會為此改寫,天下也未必落入劉家之手。

項羽的死也宣告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失敗。他也許未曾想到有

一位後人在曆史的幔帳後冷眼旁觀著他的叱吒風雲和窮途末路,

並把這段轟轟烈烈的故事寫進了《史記》,他就是司馬遷。司

馬遷出生於史官世家。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十歲就能誦讀古文,

二十歲開始到全國各地漫遊。天漢三年,司馬遷遭受李陵事件的

牽連被判死刑。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他甘遭宮刑,蒙受奇

恥大辱。司馬遷在受刑後,雖然精神上受到打擊,但並沒有消沉

氣餒,他痛定思痛,發憤著述《史記》,幾乎用盡畢生精力,完

成了這部曆史巨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

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裏,挫折無處

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生遺憾。遭遇挫折,就

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 ;遭遇挫折,就當它是

一陣微不足道的潛流,不要讓它在心中擊起驚濤駭浪 ;遭遇挫

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

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

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

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甜甜的笑……

¨ ¨ 哪裏跌倒哪裏爬起來

人的一生,會經曆很多風雨。二十幾歲的男人,隻走過了人

生的四分之一,對他們來說,所謂“風雨”可能意味著競爭的受

挫、戀人的分手、經濟上的困難、事業上的坎坷等等……人生在

世,誰都會遇到挫折。挫折使我們痛苦,但同時又是一種挑戰和

考驗,它催促、激勵我們成長,這是生活的辯證法。問題的關鍵

不在於挫折的有無和強弱,而在於我們對待挫折的態度,我們是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否能夠在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

如果把挫折比喻為人生的風雨,把經曆的過程比喻為多雨的

季節,那麼,當雨季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該及時地捫心自問 :我

該怎樣麵對雨季,我的傘在哪裏 ?

麵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與其躲避、畏懼、排

斥,不如迎麵而上。麵對不可拒絕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態度是

從容麵對,如果進而能夠快樂地掌控挫折帶來的煩惱,那麼,

一次“創傷”就會變為一顆寶貴的“珍珠”。“珍珠”是從愈合

了的創傷之中升華出來的東西,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撫平傷痕,

而且可以使我們珍視經驗,減少錯誤。

記得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

的痛苦掙紮,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

不久就死了。

這個小故事說明 :痛苦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得到歡樂,就

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僅擁有挫折的

痛苦體驗,也擁有把不幸變為幸福、把傷痛變為無價奇珍、把令

人痛心的缺陷變成新的力量和優勢的機遇。隻要我們從容麵對,

就可以掌控挫折 ;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並保持快樂時,就可以擁

有最珍貴的收獲。

麵對挫折,有人惆悵悲觀,把痛苦和沮喪埋在心裏 ;有的

人則選擇傾訴。我讚成後者。如果心中苦悶,不妨找一兩個親近

的人,把心裏的話傾吐出來,這樣,不健康的情緒就會得到宣

泄。宣泄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

壓力。

宣泄應當適度,“乞丐型”“進攻型”“碰觸型”等宣泄方

式是不值得采納的。如果你還想活得有尊嚴,還想從頭再來幹

點事的話,就不要像“祥林嫂”那樣總是述說“阿毛”的故事。

那隻能說明你還沒有從痛苦的陰影中走出來,你的哭泣隻能提

醒人們注意你曾經的無能。當你醒悟到還有那麼多的正經事等

著你去幹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選擇“秋菊”的方式,因為過度

“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總是“要說法”會影響幹正事。用節省

下來的時間去做你應該做的正事,也許你早就遠離了某次“風

雨”的影響。

麵對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則可以激發出

潛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沒有看到自己的潛能,後者則充

分地汲取了潛能的力量。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遭挫折最多的一個,貝多

芬童年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

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他從 12 歲開始作曲,14 歲

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17 歲,母親病逝,這時貝多

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

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說貝多芬不好,不光指他童年

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 28 歲那年的耳聾。他著名

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

“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通過鬥爭

去取得勝利。”

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豬脫臼,真正能幫助你的不是別人而是

你自己。有時,我們在挫折的傷痛中忽視了自己的潛能和改正錯

拚一把,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自己

誤的勇氣,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幫助,這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對自己

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懶惰和沒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發現的“馬蠅效應”和無錫小天鵝集團的“末位淘汰

製”,實際上都是一個道理 :利用危急效應產生的壓力激發生命

體的巨大潛能。人是需要壓力的,有了壓力我們才不敢鬆懈,才

會努力拚搏,才會不斷進步。其實,在生活中讓自己忙起來,是

一種自我加壓的方法。麵對挫折,適度轉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

性壓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過從事集郵、寫

作、書法、美術、音樂等趣味活動來調適自己的心情,緩解苦惱

帶來的種種壓抑,隨著時間的推移,沮喪也就漸漸淡忘了。

總之,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卻是我們對

它的屈服。對付挫折有許多辦法,可以嚐試著踏平它、跨過它,

既不能踏平也不能跨過的,就繞過它。有些挫折是不能磨平消盡

的,對待它的根本方法是正視它,從而解決它。

¨ ¨ 苦難是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在人的一生中隨時會碰到困難和挫折,甚至還會遭遇致命的

的打擊。在這種時候,心態的積極與消極會對以後的人生產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