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奧秘
生活
作者:口述/Miguel Fluxa 整理/陳丹瓊
1877年,西班牙鞋匠安東尼奧·佛拉薩遠渡英倫考察工業製鞋的新法。回國後,他召集馬洛卡(Mallorca)當地最有名的皮革工匠向他們引薦最新的製鞋機器,為機械落後的西班牙注入了新的力量。安東尼奧的孫子,洛倫佐·佛拉薩於一個世紀之後創立了Camper品牌,在我接手的時候,它已經成為覆蓋超過五十個國家的國際化生意。
我們現在製鞋的工廠,是我祖父建造並沿用到現在,同時流傳下來的還包括一種傳統製鞋工藝,具體來說就是采用雙層縫合的工藝,即在鞋底和鞋幫連接處來回縫製,這是最能夠保證質量的製鞋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是用膠粘合的。
材料是製鞋過程中最先考慮的因素,我們會首選皮革,其次是剪裁以及它們的組合方式。即使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製鞋工廠依然采用純手工製作,機器輔助,比如把皮革放在機器上,邊緣縫合之後再剪切。
通過觀察鞋子的外觀可以多少揣測它的製作工藝。外圈或者底部可以看到縫線的是一種,如果沒有可能是膠粘的作法。每一隻鞋,大概會有四十到六十個部分,鞋底、鞋麵、鞋幫、鞋帶等等。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生產線,通過流水線生產出來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會有專人裁剪、縫合,最終把它們組合成成品。
但是創新一直沒有停止。1988年,我們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一雙鞋總是對稱的?”於是創造了一雙鞋左右腳不同的理念,讓兩隻鞋合起來才變成完整的圖案。藝術家胡安·米羅也參與了創作。為了做到真正舒適,設計團隊在1992年模仿了已經穿過一段時間的鞋子的自然曲線,並將鞋底采用騎自行車的原理讓其平滑接觸地麵。還有“87個舒適球”、在鞋底創作圖案以及減少工業環節、方便回收利用等改變。
消費者買鞋最重要的體驗就是舒適感,因為鞋子買來就是走路的,並且對於身體骨骼的影響非常大。我們會做大量的研究,看鞋子在行走時如何對人產生影響,但是具體的舒適程度還是取決於每個人。比如一款鞋子鞋跟略微增加坡度,對於背部有好處,但穿一整天也會有人感到不適。研究人體工學是非常必要的,有一款產品甚至安排了五個腳趾頭各自的位置。
我們不會做太多的市場調查,開發新品和運營品牌都是按照品牌自身的理解和喜好,但是充分了解市場潮流和趨勢是必需的。因為,Camper在西班牙方言裏是對馬洛卡島上農夫的稱呼,其設計靈感也來自於農夫們穿的鞋,即使到現在“農夫休閑款”都是最主要的設計因素,但品牌創立之初,就已經有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買我們的產品。
所以我認為不如讓旅行更好地幫助我去了解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什麼事情,尤其是日本、中國等與西方文化差異較大的國家,更何況還可以見到更多有趣的設計師,跟他們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