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也是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定都誌丹縣7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段光輝的曆史,由誌丹縣委黨史研究室發起,全縣各相關部門大力配合支持,廣大作者經半年多的辛勤耕耘,《紅都深情》這部以反映黨中央長征勝利、奠都誌丹、轉戰陝北為主線的文集即將付梓和廣大讀者見麵了。這是一件喜事,值得祝賀。
長征,這一震撼世界的偉大創舉,永遠都是中國乃至世界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歌頌它、繼承它,無疑是一件傳承曆史、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的益事……
誌丹縣地處僻壤,但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一塊富有傳奇色彩的熱土。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生產生活。古代有劉延慶、劉光世、解元等愛國保國名將。現代史上以“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誌丹為傑出代表的優秀兒女,在這裏鬧紅了歲月,創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在全國革命根據地喪失殆盡之際,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壯大,成為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落腳點和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出發點。
1936年7月到1937年1月中央政府定都誌丹,誌丹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單從時間的概念上來看,黨中央在誌丹隻不過是半年的時間,這在滄桑歲月的輪回上,無疑是眨眼的一瞬。然而這短短的7個月當中,毛澤東同誌以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馭世界風雲於革命進程的英明決策,妥善地解決了“西安事變”,推動了國共兩黨的抗日聯合新進程……就在這短暫的日子裏,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誌丹的石窯洞裏寫下了《中國革命的戰爭戰略問題》和《關於蔣介石聲明的聲明》等光輝著作。撥正了中國革命的航向,揭穿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反共的陰謀詭計……同時,毛澤東在依山而鑿的紅石窯洞裏接見了並安排部署了國際友人埃德加?斯諾先生在蘇區的采訪活動。於是,一部洋洋幾十萬字的《紅星照耀中國》即《西行漫記》,就從這裏傳遍了全世界。斯諾為毛澤東在紅石窯洞前拍攝的頭戴紅軍八角帽照片成為珍貴的曆史見證。
今天,就在70年後的今天,中國革命的紅都,這坨曾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熱土,在黨的關懷與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04年底,全縣財政收入突破了6個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2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發展前景令人振奮。中國有句成語叫做“溫故而知新”,《紅都深情》一書語言醇樸,文字簡潔,史料詳實,可讀性較強。它的出版是追尋黨的奮鬥曆程,發揚黨的優良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認真研讀,必有所得……
當前,我們正在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迫切需要加強思想文化建設,進行愛國主義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自身豐富的傳統教育資源優勢,凝聚合力、激發鬥誌、不畏困難、開拓創新,為加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把誌丹建成全省經濟強縣、紅色旅遊名縣和文化大縣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0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