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2
第八章 進退之道——在買之前就知道何時賣
股票的收益在短期內也可能存在正相關關係,如
1周或
1月,但
從長期來看,股票收益則可能顯示出負的序列相關性。經過
2~
3年
或更長的時間後,原來上漲的股票可能反而會下趺,而原來下跌的股
票可能會上漲。
巴菲特以實際數據證明了這一觀點。他以
1899—1998年近
100
年間美國股市走勢經常與
GNP走勢完全相背離的原因做事例。他認
為美國股市
20年整體平均實際投資收益率為
6%~7%,但短期投
資收益率會因為利率、預測投資報酬率、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而不斷
波動。
巴菲特在
1999年
11月
22日的《財富》雜誌上指出:美國投資
人不要被股市飆漲衝昏了頭腦,股市整體價格水平偏離內在價值太
遠了。他預測美國股市不久將大幅下跌,重新向價值回歸。果然在
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納斯達克下跌近50%。
兩年後巴菲特再次在該雜誌上發表了自己對股市的看法,他再
次重申股市整體表現從長期來說與美國經濟整體成長性相關,過度高
漲的價格長期來說肯定會回歸其內在價值。在這篇文章中,巴菲特以
1899—1998年近
100年間的曆史數據解釋了為什麼美國股市走勢與
GNP走勢完全相背離?他的研究證明美國
20年平均整體投資報酬率
約為7%,但短期投資報酬會因為利率、預測投資報酬率、心理因素
的綜合作用而不斷波動。它以詳細的曆史數據說明了為什麼短期來說
股市是一台投票機,但長期來說股市卻是一台稱重機。
美道瓊斯指數在
1964—1998年間的前
17年與後
17年的走勢截
219
11.巴菲特的投資思維.indd 219 2018/1/2 17:39:20
巴菲特的投資思維
然不同。第一個 17年:1964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為874.12,1981年
年底為 875.00,17年間增長 1個百分點。第一個 l7年股市幾乎絲
毫沒漲。
第二個 17年:1981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為875.00,1998年年底
為9181.43,17年間上漲超過 10倍,這 17年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大牛市。
美國股市在兩個相同的 17年期間有完全不同的增長率,足以說
明了以上的觀點。
那麼,為什麼股市會表現如此大的反常呢?這得歸功於影響股
市波動的 3個關鍵因素。
(1)利率。在經濟學中,利率就好像自然界的地心引力一樣,
不論何時,不管何地,利率任何的微小波動都會影響到全世界所有資
產的價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債券,但這道理同時適用於其他各項資
產,不管是農場、油田、股票與其他金融資產,都是如此。假設今天
市場利率是7%,那麼你未來 1美元的投資收益的價值就與市場利率
為4%時的價值有很大差別。從長期看,利率的變化一般都比較大。
(2)人們的預期投資收益率。
(3)心理因素。人們看到股市大漲,投機者瘋狂爆發,終於導
致上演一幕幕的悲劇。
所以,預測股市的短期波動是不可能的。巴菲特說:“我對預測
股市的短期波動並無所長,我對未來 6個月、未來 1年或未來 2年內
的股票市場的走勢一無所知。”相反,巴菲特認為股市長期波動具有
非常穩定的趨勢,非常容易預測。
220
11.巴菲特的投資思維.indd 220 2018/1/2 17:39:20
第八章 進退之道——在買之前就知道何時賣
巴菲特的成功使他成為一個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他成功的最
大原因就是他的耐心。從他
1956年合夥成立一個投資公司以來,美
國的股市長期來說就是一個牛市,許多人沉不住氣,把股票賣了,可
是巴菲特卻持有股票後十幾年不動。他的方法就是在股票低於實際價
值時買入,堅決持有至價值被發現,在超過其內在價值時,他才會拋
出。1969年美國股市太熱,巴菲特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於是賣掉
了累積了
13年的股票。
至
1973年股市低落時,巴菲特又重新買入
1060萬美元的《華
盛頓郵報》股票,到
1989年已增至
4.86美元;1974年,他以
4500
萬美元買入的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至
1989年已值
14億美元。巴菲特
20多年來的平均收益率為
29%,正是這樣高的收益率使他成為一代
股神。
巴菲特認為,一個投資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有耐心。在他
看來,耐心是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具有的重要素質,認為隻有耐
心持股,才有機會在等待中獲得超出一般指數的成績。
巴菲特經常說,隻要他對某隻股票滿意,他就去買下並長期持有,
即使交易所關門
10年也無所謂。持股
10年,大多數投資者是很難做
到的。因為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利率、經濟景氣指數及公司的管理層
都有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促使股價劇烈波動。股價的波動對大多數
投資者而言,將會嚴重地刺激他們的神經,使他們的信心和耐心受到
挑戰,往往為了止損賣出股票。
對集中投資者來說,耐心是必備的素質,要想得到超出市場平
221
11.巴菲特的投資思維.indd 221 2018/1/2 17:39:21
巴菲特的投資思維
均值的回報,就更需要加倍的耐心與智慧來應對由股價波動所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