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愛情恐懼症(1 / 1)

愛情是每個人所向往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對愛情充滿了恐懼的情緒,害怕在愛情中受傷害,害怕遭到別人的拒絕,甚至不敢去表白等等。這些就是常見的愛情心理疾病——愛情恐懼症。

三大愛情恐懼症類型,你屬於哪種?

拒絕型愛情恐懼

症狀:一旦嗅到有愛情的氣味,便自然反應地退避三舍,常常害怕感情走到盡頭是一場歡喜一場空,因此寧願在機會來臨之時卻步不前。同時,此類人會由於過分關注結果而忽略戀愛過程中得到的享受。

焦慮型愛情恐懼

有人會想,已經沉浸在戀愛喜悅中的人,還談什麼戀愛恐懼?但是我們也許都留意到,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即使在熱戀當中,亦會時刻計算著付出和得失之間的差距。有這種心態的人,總是要求別人按照他的邏輯來為他不斷付出,自己卻在私底下小心計算著所得,一旦偏離自己的軌跡,就誠惶誠恐,焦慮不安。

受傷型愛情恐懼

有些人經過一次或者幾次愛情挫敗後,就會把傷痛時刻銘記於心,在日後的生活中,出於對自己的保護,便不敢再次投入戀愛,更不願意付出真情。我們因此將這一類型的戀愛恐懼症稱為受傷型恐懼症

學曆越高恐慌越晚

根據調查報告,學曆是左右“愛情恐慌年齡”的一個重要因素。愛情的恐慌幾乎都是發生在完成學業後一至三年間,25歲才是愛情恐慌成規模出現的年齡段。畢業一到三年裏,大多數人找到一份較滿意的工作,當固定了物質基礎後,尋找感情的念頭就開始在腦子裏跳了。學曆越高,就代表愛情的競爭力也會有所加強,這樣的自信從心理上就導致了愛情恐慌的年齡劃分。

男人恐慌年齡比女人遲三年

25歲左右,可以說是人對情感的認知真正發育成熟的年紀,這個年紀人的思想,往往是感性的因素大於理性,對愛情的渴望是最熱切的。所以,愛情恐慌常常會在這個時候第一次得到爆發。對於女性,25歲恐慌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而男性的恐慌更多是一種假象。專家分析說,從結婚年齡來說,男性普遍要高於女性,按男女婚齡的相差來算,男人的愛情恐慌應該比女人的晚三年。

愛情恐懼症的典型症狀

對於愛情恐懼者來說,他們為什麼會害怕愛情,他們的心裏在想著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急於通過各種渠道認識異性,然後獲得一段愛情。

2、因為沒有戀情,所以常常下班後無所事事,然後喜歡一個人逛超市。

3、對於當電燈泡這檔子事,既覺得無聊又十分期待。

4、狂熱地喜歡愛情戲裏的癡情男主角或是女主角。

5、清楚地記得自己參加過的每一個婚禮。

6、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糟糕的婚姻,也經曆了一場幾乎耗盡全部精力的離婚。從那之後再也沒想過擁有什麼愛情。

7、曾與很多人處得不太愉快,也被很多人拒絕過N次,不願意再嚐這種被拒絕的感受,那種滋味一直難忘。

8、為什麼搞得那麼麻煩?愛情這東西不會長久的。50%的婚姻終究會以失敗告終。

9、遲早你的愛人會欺騙你的,所以不想淌這個混水。

10、不希望任何人有這種力量影響自己的生活、幸福和快樂。

上述10種例子表明有這種恐懼心理的人以為隻要逃避他們所假想的那些痛苦,就可以擁有一個完全沒有情愛的生活。其實愛給人莫大的勇氣和希望去麵對失敗再從失敗中站起來迎取另一個成功。很多人害怕去接近成功,就象他們曾承受的失敗一樣。假如你所追求的人沒有勇氣向前進,不敢接受你的愛,那麼你要做孤軍奮戰的心理準備。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爭取你所愛的人,感動他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也有一些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對方的信任,而他自己已累得精疲力盡,疲翻不堪。

39小編提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動機,而激發我們的原動力有兩種。一種是想擁有某種東西的欲望,快樂的追尋者一般靠這種欲望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另一種是想避免逃避某種東西的恐懼。有這種恐懼心理的人,他們想逃避痛苦的願望遠比追求幸福的欲望強烈得多。很多人都不屑於麵對自己的愛情恐慌症,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不要為了得到愛而去刻意追求什麼,順其自然、放鬆心態、好好珍惜眼前人,愛情就會如願以償地到來,恐慌也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