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冰融
視界
作者:Steffi Weiss 斯特菲 韋斯
在地球上,還沒有哪個地方的冰川如同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那樣在迅速地消失。全球變暖加速了融化的過程,社會發展與環境之間的衝突,讓這一片藏地的雪原冰川還在不斷地融化,縮減。為了記錄這一現場,記錄下冰川消失中的痕跡,中國攝影家金平在四年的時間裏,多次前往西藏地區的雪山高原,用他的折疊式相機記錄下了冰川在融化過程中的瞬間。 為了創作這批非比尋常的攝影作品,金平多次深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在極度嚴寒的冰川間跋涉。
在一些作品裏,前方的雪山擋住了地平線。 在圖片的其他位置,冰藍閃爍的山川在融化,天空藍得發亮。 清晰而明銳的對比和反差不規則地分布在這個藍色的、人跡罕至的冰雪世界裏,同時也反射著陽光。 有些山峰光禿禿的,在山穀深處還能看到雪原上的岩層和石塊。 在一些岩層上布滿了重新凝固成形的冰峰,直插向天空。 有一些照片展現的是冰窟的內部世界,比較常見的是剛開始結冰,隻凍上了一部分的冰川湖。 在結了冰的湖岸上是水晶般明澈的冰錐,由於溫度的不穩定,它們的形狀也在改變。 透過金平獨一無二的視角,人們看到了青藏高原的冰川在融化過程中各種各樣形態上的變化,青藏高原正在褪下它身穿了千萬年的冰雪大衣。
身處在如此宏偉而壯麗的冰川雪原中,一種被大自然所征服的感覺會油然而生。 為了還原這樣的感覺和氛圍,金平在處理這些51 x 61 厘米的底片時,加重了它們在情感上的表現。他采用了藍曬法這種很少見的攝影工藝,將他的冰川世界染成了地道的“柏林藍 ”,並且將這種藍色還原到了絲綢和玻璃上。藍曬法是攝影發展初期的一種先鋒技術,現在重新開始使用這種技術的人也在增多 。藍曬法是所有攝影工藝中抗光性最穩定的一種技術,而絲綢和玻璃的保存性又比普通的相紙更持久。金平把絲綢上的攝影作品繃上了木框,玻璃的作品則單獨陳設。
在表現“災難” “瞬間” , 以及“遺忘”這樣的主題時,金平仔細地觀察,采用的是穩定而緩慢的方式。他準確選擇材料,使用傳統的表現方法 ,同時還使用了一種古老的照片顯影技術。
他的攝影作品,既屬於攝影,也屬於繪畫,無論是從在材料的選擇或者象征意義上,它們都在抵禦著如今這個冰凍的時代。歌德言: “每個人都看得到眼前的事物,而它的構成,卻隻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至於它的精髓,對大多數人都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