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附錄一 新中國成立後祭祀的禮儀、禮器(3)(3 / 3)

一、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指導思想明確,立意起點較高。整個方案通過對祭祀禮儀的策劃,力求使今後黃陵祭典逐漸規範化,以促使此項活動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曆史文化,增強海內外華人、華裔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發揮更大作用。

二、方案通過對曆代黃陵祭典相關文獻的查閱梳理,借鑒各地有關祭祀活動的禮儀,同時結合黃帝陵新的祭祀大院(殿)的規模、環境,提出了比較係統規範的祭祀禮儀程序。總體方案思路清晰,基本可行。

三、方案在祭祀典禮、祭器、儀仗、樂舞、服飾等有關禮儀的表現形式上,既注重汲取我國傳統祭祀禮儀的精華,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時代精神,有助於營造“莊嚴、肅穆、古樸、典雅”的氛圍。特別是方案中新增加的樂舞表演,將會把整個祭祀活動推向高潮,使參祭者情感得到升華。

四、評委會同意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課題組應根據論證會上的意見(具體意見見附件)認真修改完善,並將修改後的方案報請國家有關部門和省政府批準。建議從2004年公祭大典開始實施。

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評審會專家具體意見

一、2004年黃帝陵大典儀式總體方案

1.典禮程序12項內容應有刪有改有增有減。如:鳴放禮炮和奏樂應改為“奏樂鳴炮”合二為一(也有專家認為,合在一起難以聽清);鳴禮炮,一些專家認為不應以行政區劃為準,應考慮“四麵八方”華人、華裔因素。可否用“五方”(東、西、南、北、中)或者“九”(最高陽數);應增加上香內容,寓意陰陽溝通、古今溝通;“靜默三分鍾,緬懷黃帝功德”,時間過長,應壓縮或去掉;文字標題應統一采用“四字”格式,增強文化感。

2.指導思想應改為“弘揚民族精神、曆史文化、時代風貌”較好。

3.今後公祭規格應為國家領導人主祭、各省市輪流陪祭或者陝西省陪祭。

二、關於黃帝陵祭器分方案

1.祭器數量應“宜少不宜多、宜簡不宜繁、宜大不宜小”。九鼎八簋可以,籩豆少用;擺放位置為階梯狀排列在黃帝像兩側或者像前正中,高度在黃帝像腳麵至膝蓋骨間。

2.祭器形式需要重新設計,隻能是仿製品。

3.祭品不必仿古,亦不能用樹脂仿製。

4.儀仗旗幟應有位置圖,色彩應服從祭祀現場總體色彩從簡的要求,以紅黃兩色為主。黃色寓意傳統文化,代表“陰”、“地”,紅色寓意蓬勃向上,代表“陽”、“天”。

三、關於祭祀樂舞《軒轅黃帝頌》分方案

1.音樂、舞蹈(服裝)應進一步從細節上把握好原始與現代的關係;

2.舞蹈表演人數規模應考慮禮製問題;

3.樂舞表現形式應有變化和落差,如:秦腔變形,十幾個人同時吹火,增加雙人、三人舞(也有專家認為祭祀更多是宗教活動性質,樂舞主要表現肅穆,雙人、三人舞不太合適;舞蹈動式不宜太大);音樂應用骨笛、玉笛、小梆笛表現“空靈遠古”感;

4.樂舞表演時間應控製在10分鍾內。

四、關於主、陪祭人的服裝分方案

應為漢代風格的袍式或者馬甲,便於著裝。

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北京)論證會意見

2003年7月8日,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參加論證會的專家成員共有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幹峙擔任論證會第一主持人;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常沙娜擔任第二主持人。

經對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論證,做出以下意見:

一、黃帝陵祭祀禮儀方案對今後祭祀活動作了比較係統的規範。方案在指導思想上著力體現弘揚中華優秀曆史文化和凝聚民族情感的主旨;在總體構思上較好地把握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方案脈絡清晰、總體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