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近代對黃帝的祭祀(1)(2 / 2)

為了喚起四萬萬民眾和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當時在蘇維埃政府工作的謝覺哉,分別在1937年7月和1943年,先後兩次前往黃陵縣謁陵拜祖,並寫下《謁黃陵》《黃陵古柏》等詩篇。

1938年清明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國民政府代表陝西省政府主席孫蔚如致祭黃帝陵,張國燾以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身份到黃帝陵參加祭禮。由省府秘書劉茵儂司儀。致祭事畢,由蔣鼎文、孫蔚如率全體與祭人員及學生、軍隊繞行陵墓一周,並登漢武帝祈仙台,拜謁軒轅黃帝廟。嗣後,程潛、蔣鼎文分別為大殿與廟門題寫了“人文初祖”、“軒轅廟”匾額。

1939年清明節,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祖涵、陝甘寧邊區參議員高崗率代表團參加了祭祀活動。

1939年清明節,中國國民黨中央特派中委張繼、國民政府特派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民政廳長王德溥代)等致祭軒轅黃帝。前一日,張繼等人步出縣城北門至橋山東麓,謁黃帝廟,瞻仰一周,並在七抱古柏及漢武帝掛甲樹前攝影留念。6日晨6時,省府人員及中部縣長盧仁山等先至橋山陵寢布置禮堂,地方各機關團體、學校部隊約千餘人,次第到達陵墓前列隊與祭。由周憲章司儀,張繼、王德溥主祭。

1940年3月,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先到重慶,繼至延安。於當年5月31日赴延安途中,過中部縣(今黃陵縣)時,曾謁祭黃帝陵。

1940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派行營主任程潛、國民政府電派省政府主席蔣鼎文謁祭橋陵。程潛、蔣鼎文如儀行禮儀,全體謁陵人員繞陵寢一周,迨七時典禮告成。

1940年5月,朱德總司令從山西抗日前線經西安返回延安時,在茅盾等人的陪同下,25日登上橋山,拜謁黃帝陵。

1941年清明節,舉行致祭黃陵大典,由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代表彭昭賢主祭,陝西省教育廳長王捷三,保安處長徐砰濟及中部縣各界千餘人陪祭,禮成並謁陵寢一周。

1942年清明節,舉行恭祭黃陵大典。王陸一、熊斌代表中國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主祭,陝西省財政廳長周介春、審計處長蔡屏藩、省黨部書記王季高、委員章兆直等陪祭,地方各界約千餘人參加致祭。

1942年冬,國民黨總裁、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軍事會委員長蔣中正計劃和胡宗南一起前往中部縣(黃陵)橋山致祭軒轅黃帝,後未能親自前來祭奠,題寫了“黃帝陵”三字,所刻碑石至今保存完好。

1943年清明節的祭陵大典,主祭官為國民黨中央代表王陸一、陝西省主席熊斌,陪祭官為省垣各機關代表張耀明、王保身、曹聲鐸、翟紹武、胡頤齡、楊鵬飛、胡寄聰等,參加者還有□州師範、洛川中學師生、駐軍官佐共200多人。晨光初啟,曉陽穿林而入,祭陵代表陸續登臨。6時整,大典開始,主祭官國民黨中央代表、中委兼晉陝監察使王陸一,國民政府代表、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於軍樂悠揚聲中,率全體致祭人員肅立就位。以次上香獻爵獻花後,恭讀祭文並向黃帝陵寢行三鞠躬禮,默念三分鍾。樂聲既止,鳴炮致祭。全體與祭人員,繞行陵墓一周。禮成,留影誌盛。

1944年清明節,謁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大典,主祭人穀正鼎、祝紹周,陪祭人張大同、王樹滋、米誌中。各界約千餘人參加。6時許舉行恭祭典禮,上香獻花獻爵後,由穀正鼎、祝紹周先後恭讀祭文。禮畢,全體繞陵寢一周。接著全體與祭人員下山謁黃帝廟,並舉行奉祭儀式。

1945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特派祝紹周代表恭祭黃帝陵,為天雨所阻,由第三區專員餘正東代為謁祭。

1946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及政府派代表往黃帝陵致祭。

1947年清明節,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代表田炯錦往黃帝陵致祭。

1948年3月10日黃陵縣和平解放。清明節,黃陵城關的人民,黃陵縣府和中共黃陵縣委的幹部,西北人民解放軍“功勞”部四支部的指戰員,黃陵師範和師範附小的師生,前往祭謁黃帝陵墓。在蒼綠鬆坊上有一副對聯:“光複黃帝陵,掃清蔣胡邪妖氛;解放全中國,建立民主新家邦”。祭亭案上滿陳祭菜、酒醴、果品、花圈等。銀燭放焰,香煙繚繞,四望群山拱衛,仰瞻古柏參天,典禮隆重莊嚴。主祭人劉景範、趙壽山、甘泗淇,陪祭人關中分區代表、中共關中地委副書記楊伯倫,黃龍分區代表、中共黃陵縣委書記李生,駐軍“功勞”部四支部代表、政委徐文禮及市民代表等。同日,國民黨在陝西省政府大樓北端布置禮堂,舉行遙祭黃陵大典,由祝紹周主祭,省府各廳處局長陪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