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為它在那裏(1 / 1)

1953年3月,第9支英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出發。隊長是約翰·亨特,具有豐富的登上經驗。隊員包括一位在校教師、一位核物理學家、一位養蜂人(埃德蒙·希拉裏,還有就是400多名搬運工。

出發後,登山隊用45天時間跨越冰瀑,到達西庫姆冰鬥。即使是這樣的海拔高度,人的身體已經發生一些危險的變化了:心髒脹大,肺髒衰弱,眼睛需要保護以避免雪盲,兩腳也需要保護起來以抵禦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

一行人堅定前行,登上了南坳,來到攀登高峰的起點,他們在海拔7870多米處紮營,此時,距離需要攻克的高度已經剩下不到1000米。在稍事休整後,也就是在當年的5月28日,第二梯隊的埃德蒙·希拉裏和丹增·諾蓋上到了8500多米的高處,然後在那裏搭起一頂小小的帳篷,在呼嘯的狂風中過了一夜。黎明時分,他們又繼續出發。途中,他們被地圖上沒有標出的一道水脊擋住了去路。他們找到一條狹窄的通道,勉強擠進去,然後繼續奮力向上,努力從雪裏鑽出來,兩個人終於在11:30,站在了世界之巔……

成功登頂後,希拉裏說:“站在那裏,我感覺好極了!”丹增說:“我想到了神明和神的創造。”

有人問隊長的約翰·亨特,大家都知道為了征服珠峰,已經有多人殉難,既然你們知道攀登珠峰要麵臨這麼多的風險,為什麼你們還能那麼執著地要攀上珠峰呢?亨特笑了,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這就像喬治·馬洛裏說的那樣,因為它在那裏。是的,人類終於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1964年,曼德拉被判終身監禁時,他在法庭上發表了長達4個小時的演講,神情淡定——“我懷有一個建立民主和自由社會的美好理想,在這樣的社會裏,所有人都和睦相處,有著平等的機會。

1990年,他在全世界的歡呼聲中重獲自由,他的態度甚至更加平靜:“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

1994年,曼德拉贏得南非總統大選。之後,他主導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的民族和解與政治轉型,實現政治權利的穩定交接,他對待權利的姿態和對製度的建設,保障了南非作為多民族、多部族共處的彩虹國度內部的持久和平。

記得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在他的《蘇菲的世界》一書裏寫有這樣一段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們問一個正在饑餓邊緣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們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溫暖’;如果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問一個寂寞孤獨的人,那答案可能就是‘他人的陪伴’了。

當這些基本需求都獲得滿足後,是否還有些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呢?當然,每一個人都需要食物,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愛與關懷。不過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東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為何在這裏。”

有人說,因為太陽每一刻都在地平線上滾動,所以這個世界才總有日落與日出;就因為我們總是不斷追逐理想中的地平線,所以這個世界才能不斷地進步!是的,因為它在那裏,因為我們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於是才有了人類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