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彰顯學生主體,讓閱讀教學更有效(2 / 2)

三、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閱讀表達的內容

每篇文章作品都具有美的意境,這種美的意境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閱讀可以將語言文字所創設出絕美意境展示給讀者。這種意境美需要借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實現。豐富的想象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對具體形象的感知和聯想,在腦海中生成一幅生活的美景,從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應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兒童心理特征,通過多媒體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讀寫結合,同時多媒體的放大、動靜結合功能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課文。教師適時、適度、適當使用“形、聲、色”於一體的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能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可以誘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對於《狐狸和烏鴉》這篇文章的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或播放錄像等手段來強化學生的感知。這種聲情並茂的引導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文章的特定環境中,幫助學生讀懂課文。由學生自己想象而開啟的生活美景,遠比任何文字所打開的範圍更加廣闊,形象感更加豐富。學生在這種強烈的情感的熏陶下,所體會到的美感、情景、生活感悟是通過閱讀感知到的。不僅能培養學生對閱讀興趣,更能提高的語文素養。

四、注重內外結合,拓展個性化閱讀的空間

學生閱讀學習的空間無外乎課內和課外兩個領域,兩個領域互為補充,同樣重要,是引領學生步人文學殿堂,並與經典或優秀文學作品交流對話,實現自我精神富裕和心靈豐滿的必然途徑。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因此,廣大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切不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教材,課文學完了,學習也就結束了,這種隻停留於課內和課文的做法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對語文教育在學生閱讀量方麵提出的新要求,更別提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廣度、寬度和深度了。通常對於一篇課文的教學,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善於就課文某一點擴展和散發出去,生成一篇或一組相關的文章,將學生的閱讀由課內引向課外,將學生的認識由膚淺引向深層,從而使閱讀成為貫穿學生生活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總之,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能力,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夠不斷提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隻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個性化的閱讀策略,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那片不同的葉子,才能讓每篇課文都能成為世上最美麗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