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愛”為源,用“心”經營(1 / 2)

以“愛”為源,用“心”經營

教育前瞻

作者:宋玲

【摘 要】

素質教育下,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中職院校不得不麵對的話題。本文從中職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從尊重、理解、寬容三方麵論述了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的有效“法寶”,以期能以“愛心”去得到學生的擁護,使班級管理“風聲水起”。

【關鍵詞】

中職生 班主任 尊重 理解 寬容

隨著中職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因招生體製的原因讓中職學校的整體素質偏低,各類問題學生在中職院校是比比皆是。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也成為中職院校不得不麵對的話題。筆者在中職學校做了多年的班主任,這些年的經驗與體會使筆者深深體會到“得人心者得天下”。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曾是小學、初中時期的“差生”,雖然他們習慣了批評與冷眼,但內心對欣賞和讚美的期待卻依然狂熱。隻要我們班主任對每一位學生都做到一視同仁,發自內心的用“愛心”去經營,就能得到學生的擁護,班級管理自然也能“風聲水起”。

一、有一種愛叫“尊重”

人在內心總是渴望被重視、被尊重。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希望教師能尊重他們的隱私和人格,尊重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隻有這樣,學生才願意與教師親近,教師也才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比如,如果班上有學生身體存在殘疾,或是存在家庭矛盾的現象等一些讓人難於啟齒的事情,教師都應為學生做好保密工作,因為這些涉及學生的隱私,即使是身為班主任,侵犯到他們的隱私時,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隻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隱私,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更利於今後班級工作的開展。

當然,尊重學生並不表示教師要一味地順從學生願意與教師親近。作為班主任,應打破傳統的“唯師為尊”的局麵,發自內心的去尊重學生的愛好、情感、理想和勞動成果,以平等、和諧、友愛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二、有一種愛叫“理解”

學生是渴望理解與交流的。尤其是中職學生,他們在經曆中考後的失落和無奈,更需要我們班主任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理解,才能讓學生消除自卑的心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才能尋找出合適的教育方法,做到按需施教。

例如,不管哪一屆、哪一個班級,總有部分學生沉溺於網絡,有網癮的現象。的確,網癮的危害性極強,近年來已經成為中職學校較為棘手的問題。但是,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有不少教師會覺得一天不上網就如同一天沒吃飯一樣。我們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嚴厲批評和約束,而是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去理解學生為什麼喜歡上網,是好奇?是虛擬聊天?是刺激娛樂?還是信息追求?隻有調查了解學生的上網目的,才能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看待上網,以及如何去運用網絡的正向功能。比如,告訴學生網絡是老師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針對學生對計算機的愛好給予必要的理解和支持,或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個人主頁,一展自己的風采等,也或者可以支持學生自己研習編程等。隻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上網真正成為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