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驚雷,鐵血紀元(2 / 2)

機會終於來臨。

1955年埃及與蘇聯簽訂軍火協議,美、英反應十分強烈,1956年7月,美、英撤回對埃及的援助。7月26日,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法氣急敗壞,對埃及進行武力威脅,並主動向以色列求援,準備入侵埃及。達揚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四處奔忙,左右斡旋,力促聯合作戰意向付諸實施。10月24日,三國就聯合入侵埃及達成最後協議。

10月29日下午4時20分,16架“達科他”運輸機穿過西奈半島的邊界。機上載著202空降旅一個營約395名士兵,在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的情況下,空降在米特拉山隘。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色列稱西奈戰爭)爆發。

針對埃軍分散防禦的特點,達揚采取避實擊虛、中間突破、迂回穿插的戰術,將以軍分成4路,實施攻擊。參加作戰的以軍共有4.5萬人,對埃及形成局部的優勢。開戰進行得異常順利,達揚在給友人打電話時語氣十分激動:“如果英國這個私生子,能像它所保證的那樣加入到戰鬥行動中來,就太好了。”

10月31日下午5時,英法轟炸埃軍機場。得知消息後,達揚馬上下令第77特遣部隊、第9步兵旅開始行動。10月31日午夜前後,第77特遣部隊在法國海軍炮火的支援下,向臘法發動猛攻。達揚親自督戰,第二天上午,隨軍攻進臘法,接著向西奈首府阿裏什市進軍。由於埃軍擔心英法占領運河區,所以西奈守軍迅速撤至運河區。11月2日,以軍攻進阿裏什時,幾乎沒有遇薊任何抵抗。11月4日,達揚奔赴第9步兵旅戰場,當他趕到時,沙姆沙伊赫已被以軍占領。至此,以軍全部戰鬥目標實現:1.取得了到阿喀巴灣的自由航行權;2.結束了阿拉伯突擊隊員對以色列的打擊活動;3.消除了埃及、敘利亞、約旦對以色列國的進攻威脅。西奈戰爭最後以以色列的絕對勝利而告終。達揚和他的國防軍,如一陣驚雷,響徹中東,震撼世界。

達揚想要進行這場戰爭,計劃了這場戰爭,並且親自指揮了這場戰爭。所以可以說西奈戰爭是摩西·達揚的戰爭。他因為這場戰爭蜚聲世界。在法國,他成為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西奈戰爭的勝利,使得邊境地帶有可能第一次出現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