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選的結果,反映了統一後的德國的政黨新格局,基本上保持著原西德的政黨格局,仍然是聯盟黨和社民黨作為主要競爭對手,而自民黨則在兩大黨之間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
1990年12月2日全德大選之後,在選舉中獲勝的執政聯盟的三個政黨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由於在經濟、內政和安全等問題上存在許多分歧,在爭奪內閣席位上也互不相讓,以至於經過6周的艱苦談判,終於在1991年1月17日才宣布正式組成新一屆內閣。新內閣由20人組成,即總理、總理府秘書和外交、財政、經濟、國防等18部的部長。內閣的主要成員沒有變動,來自原民德地區的人,隻在內閣中擔任交通部、家庭和老年部及婦女和青年部等三個部的部長職務。
1991年1月30日,新當選的統一後的德國總理科爾在聯邦議院發表了長達60頁的政府聲明,詳細闡述了首屆全德政府在4年執政期內的方針政策。
科爾表示,統一後的德國將在世界政治中承擔更大的責任。新政府的願望是全德人民展現更美好的前景——社會市場經濟中的富裕和公正。他允諾,他的政府在任期內優先考慮的一項目標始終是:為全德國創造均等的生活條件。他號召全體德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達到這一目標。
科爾成為了德國統一後的第一任總理,他自己感到十分榮幸,同時,他也感到自己肩上任務是何等重大。東西部地區經濟狀況的差異、失業、環境汙染、基礎設施陳舊、人心渙散等,真可謂問題成堆,亟待他和他的政府去治理,去解決。
此刻,科爾多麼想再一次回到家鄉路德維希港,去聆聽鄉親們親切的話語,去傾聽萊茵河溫柔的濤聲……但是不能,他沒有時間消遣,他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時間,去指揮新政府這支樂隊演奏和諧的美麗的樂章!
科爾明白,曆史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由於德國的迅猛統一,他已經站在了西方政治舞台的中心。為了保持並不斷地完善自己西方政治巨人的形象,他必須再接再厲,為迅速發展德國經濟,為使德國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努力拚搏。
科爾在心底暗暗地說:我不僅要成為20世紀西方偉大的政治家,我還要爭取成為領導德國跨世紀的政治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