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過河的卒子(2 / 2)

赫爾穆特·科爾在修複教室過程中所體現的才能,以及他的作風舉止,很快博得了同學和老師的喜愛。他的成績與日俱增,同學們都願意聽他的,他自己也願意成為同學們的代言人,並且義不容辭地維護同學們的正當權益。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有著非凡的組織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雖然他總是處在領導地位,但是,他卻以一種‘同誌式’的態度待人接物,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完完全全的自我意識!”後來成為作家的阿爾諾·賴因弗蘭克同學曾經這樣評價科爾。他的讚揚,立刻博得了許多同學的擁護。

“是的,我曾經在許多方麵得到過他無私的幫助。可是,他從來沒有指望從我這裏回報些什麼。”

“你們知道,我的家境貧寒,我和我的家人常常為此傷透腦筋。科爾為了使我能夠獲得由美國資助的‘胡佛餐’而四處奔波。我一想起這件事情,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他隻是我的一個同學,可是他的行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義務。”

“他還常常毛遂自薦,主動為那些有特殊困難的同學,到校領導麵前請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也有的同學不滿地說:“可是……你們知道,科爾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言語中時常帶著諷刺意味……這真讓人受不了!”

還有的同學說:“科爾自高自大……經常炫耀性地當著同學的麵,把兩條腿綁在一起遊泳,以顯示他的體力……對於那些違背他的意願行事的人,他甚至運用拳頭強迫別人服從……”

不論別人或是稱讚,或是貶責,科爾仍舊是科爾!他自己走著自己的路,決不會輕易退卻、屈服。他說,隻要他想完成的事,沒有誰能阻擋他。

或許,正是這種性格幫助了科爾,使奧托·施塔姆福特發現了他的不同之處……

這是一節數學課。窗外,碧空如洗,繁花似錦,小鳥兒在樹上唱著歌。教室中靜悄悄的,奧托·施塔姆福特老師正站在講台前聚精會神地講著數學定理。奧托·施塔姆福特今年35歲,是猶太共產黨員,1933年流亡到法國,後來被蓋世太保逮捕,戰爭結束時,他仍呆在集中營裏。他的妻子也是共產黨人,是當時德國法占區中共產主義“德國自由青年聯盟”的臨時主席。

科爾不喜歡數學,雖然老師講得那麼賣勁兒,可是他免不了要開小差。現在,他正在數學簿上畫著一個個頭像。

隻聽奧托·施塔姆福特說道:“同學們,今天我向你們介紹圓的內接四邊形定理: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的內對角。下麵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施塔姆福特用圓規和三角板在黑板上畫著圖案,所有同學都專心地看著黑板,隻有科爾仍趴在桌子上畫著什麼。

奧托·施塔姆福特臉色一沉,走到科爾跟前,隻見一張數學稿紙上畫著幾個拿槍的人像,人的下麵依次標著:希特勒、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旁邊寫有一行字:到底是誰把德國人從德國的土地上趕了出來?

奧托·施塔姆福特看罷,並沒有批評科爾,而是用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說:“下了課,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老師一定生氣了。”科爾在想。可是他萬沒料到這位數學老師卻讓他交上了好運。

奧托·施塔姆福特的寓所離霍亨索倫街89號隻有150米左右。在那裏,施塔姆福特和他的妻子每周都要舉行一次小型的關於政治哲學的免費研討會。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著列寧、斯大林和馬列主義。科爾被他的老師帶到這裏,這些共產主義思想雖然和科爾日後所奉行的政治主張大相徑庭,但是卻使這位中學生同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一次,科爾在奧托·施塔姆福特舉辦的研討會上認識了德國共產黨主席馬克斯·賴曼。

1946年,科爾作為第00246號成員加入了基督教民主聯盟。1947年又在路德維希港同他的戰友共同創建了青年聯盟。當時,科爾年僅17歲。從那時起,他在政治上已經成了過河的卒子,今生再也找不到回頭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