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城,稱之為“城”,其實有名無實,它是離長治縣城不遠的一個安靜祥和的小村落的名稱。它的本名叫安城。聽聽,安城多好聽。可當地人就是邪了門,放著本名不叫,偏偏要叫自己世代居住地為“破城”。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頭說起。
這個小村落叫安城也好,叫破城也罷,反正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這可不是空口無憑,現存的史料上都是這麼說的,不信你可以去找相關的資料翻一番,就心中有數了。
據史料上說,安城早在商周時期屬於古黎侯國的所屬地,人們在這裏安居樂業。可就在某一天的清晨,太陽剛出東山,人們正要下地作務莊稼之際,突然,浮雲四起,整個村莊頓時籠罩在陰雲中,四下一片漆黑,對麵不見人影。人們從沒見過這種奇異的現象,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就在人們的一片祈禱聲中,奇跡出現了,隻見雲霧漸漸散開,從雲霧深處呈現出一座古城堡,城牆壁壘四周環繞,亭台樓閣遙相輝映,阡陌縱橫四通八達,隱約中還能看見身著盔甲的將士來回走動。這個罕見景象,人們可是看得一清二楚,無不奔走相告“神仙顯靈了”。這情形甚至被人們口口相傳到現在。當地人至今還信以為真,描述起來有枝有葉。他們說:“當時啊,霧氣騰騰,出現了座城,有士兵、炮台等等,哎呀,肯定是神仙顯靈。”
安城自打出了這檔子奇事後,那可是名聲在外了。四鄉八鎮的人都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住在這裏能大富大貴,說不定誰家還能出個王侯之類的。
人們這麼說安城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我們沿著四個城門的舊址看一看就知道,昔日的小城是何等輝煌。城內的布局呈現“回”字形,整齊的建築,寬敞的街道,還有幾座小巧的寺院點綴其中。西邊連接古長子縣城,東南方又與當時繁華無比的蘇店鎮毗鄰,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城裏的中心街成了有名的商業街。賣醋坊、鞭炮店、雜貨部、木業社,百業興旺。街道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在街道的盡頭是雄偉的古城牆,高有5米,寬4米,城門是人們通行的要道。
昔日的安城,以生產煙花爆竹而聞名於外。這裏家家戶戶基本上以此為生,生產的爆竹遠銷全國各地。年關近時,往來客商那可是天南地北的都有,人多得似趕廟會。
生產煙花爆竹的生意興隆發達,可畢竟是個危險行業。因此,家家戶戶都要請個火神菩薩保佑。於是,逢臘月二十九,城裏就要趕廟會,專門為火神過節。這個廟會那可是非同小可,爆竹聲聲、煙花四起,人潮如湧、那陣勢前所未有,蔚為壯觀。
安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優勢,使人們對這裏心生向往,再加上出現過的奇異景象,黎國的君王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都城建在安城。
建都城那可不是件小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對建城的所在地進行考察。誰想,就在考察中出現了大問題。什麼問題呢?說來也好笑,當時考察地勢全憑風水先生,他在對安城進行了一番勘察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安城雖然是塊風水寶地,卻不能建城。因為建城就要建刑場,建了刑場就會破壞這方寶地的風水,給國家帶來橫禍。
而依當時的規矩,一個城如果沒有殺人的刑場,那就不能稱其為城。黎國國君聽了風水先生的一番評說,就打消了在這裏建城的念頭。當地的老百姓聽說後,都說是風水先生說破了安城的風水,使建城的事有始無終。老百姓心中有氣,於是就幹脆把安城的名字改為“破城”了。
破城這個不怎麼樣的名字,就這樣從古叫到今,久而久之,以致不少人把它的本名——安城也忘記了。其實,早先在安城出現的幻景,用現代的物理學來解釋,隻不過是一種水汽經光線折射後的自然現象,與風水寶地之說風馬牛不相及。至於建城不能建刑場,那也自然是風水先生的一種說辭罷了。
雖說城沒建成,但時至今天,“破城”一點也不破,反而建得更整齊漂亮。當地的老百姓仍喜歡叫它破城,也隻不過是想永遠銘記住那段曆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