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今,讓父皇憂心的,可是領兵人選?”明了宣帝的決定,劉旭當然明白今日父皇召他前來的真正用意。
“朕縱觀朝廷上下,卻是無人可用。蕭大將軍雖是驍勇善戰,但如今,卻是年歲已高。一旦派他帶兵前往塞外, 便是在告訴齊晉等國,我大漢如今朝中空虛,無人可用,定會趁機出兵來犯!”宣帝歎息一聲,轉身道。
“父皇英明!況且蕭大將軍如今已是手握重兵,位高權重。父皇若再將兵符交予他手,難保朝中不會有人非議,亦難保不會有人趁機造反!”劉旭亦當著宣帝的麵,毫無顧慮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
“你心中所慮,朕心中亦有數。但若是再選其他的年輕將領,一來隻怕是威信不足,不足以號令全軍;二來,朝中不少武將私下都和佟相國私交甚密,此次又涉及佟湘菱一事,難保他們不會被佟相國挑唆,在軍中生變。”宣帝說到這裏,停下腳步,殷切的目光再次落回到劉旭的身上。
“父皇若是信得過兒臣的話,兒臣願親自領兵,誓破契丹!”劉旭當即跪下,毛遂自薦,直視宣帝的眼中,寫滿堅定和自信。
“你這話倒是和皓兒說的一樣,昨日,他也曾來乾清宮求過朕。要朕許他,領兵前線,為沈夢暄將功抵罪!”宣帝再次扶起劉旭,卻是詢問的神色。
“兒臣不知太子妃身犯何罪,亦不懂後宮是非。兒臣隻是覺得,若是當真能由皇兄帶兵出關,那自是再好不過。太子親自領兵,士兵們必定會士氣大振,也讓契丹明白我大漢捍衛疆土的決心,不敢再犯!”劉旭迎著宣帝試探的目光,一字一句道。
原本以為,父皇此次召他前來,是器重他,想要他領兵出關。不曾想,原來父皇想聽的,隻是他對於皇兄的看法。即便皇兄再怎麼任性,再怎麼不濟,在父皇眼裏,他永遠都是最好的!
“是嗎?你也讚同太子領兵出關?”宣帝直視著劉旭的目光,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皇兄自幼聰慧過人,縱是偶染微恙,卻並不妨礙他征戰沙場。父皇若是不放心皇兄的身體,兒臣願為副將,和皇兄一起奔赴前線,同生共死!”縱是心口不一,縱是心有不甘,劉旭仍是一臉平靜。
“你當真願居於皓兒之下,心裏就沒有一絲的怨言?朕知道,無論文才武略,還是在朝中的人品威望,你都遠勝於皓兒。如今,卻要你來輔佐皓兒,你可曾怨恨朕的不公?”宣帝定睛看著劉旭再次抬起的堅定眼神,一字一句,緩緩道。
“兒臣自幼和皇兄一起長大,早就視他為長兄,更從未有過半點覬覦之心。父皇若覺得兒臣心有怨恨,那也是為了母妃!父皇,已經許久不曾去過秋凝宮了,兒臣告退!”劉旭迎著宣帝質疑的目光,沒有絲毫的回避和猶豫。
想到多年來,母妃一直默默的獨居於秋凝宮,無人前去探望,更無人關心,他的眼眶不由得微紅。再不多言,劉旭躬身退出了書房。
劉皓,是你逼我的,你既然要自投羅網,那我隻有成全你!劉旭在心裏默念道。走出宮門,不由得想起了那日,沈夢暄說過的話:要想徹底打倒一個人,就必須先投其所好,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