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魚(1 / 1)

剛參加工作吃食堂,一日三餐沒滋沒味,就暗自尋思立灶自己開夥燒飯。開夥第一個中午就是燒魚。那一日上午正好沒有課,我提著籃子興衝衝從街上買回兩條草魚,平時吃紅燒魚特別對胃口,就決定也來親自動手做紅燒魚。我把魚放在清水裏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洗出幾盆粘沫來,我用刀子把魚剖開,剔除內髒清洗腮殼,然後把魚切成段,備了蔥薑花椒大料五香粉,鍋裏的油燒熱以後,我把沾著稀薄麵粉的魚段放進油鍋裏浸炸,魚段的兩麵都泛出酥油的金黃,我就那把些備好的調料撒上去蓋在鍋裏悶著,幾分鍾過後,香味溢滿了小屋,我嚐一口,味道還真不錯。我很為自己第一次的手藝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地泡著米飯吃開了。吃著吃著,突然感覺不對頭,在食堂吃魚時的口感很細膩,可是,自己燒的魚卻怎麼越吃越粗糙呢?再吃兩口細細咀嚼,更像咬著麩皮兒似的,嚼到最後,仍有皮殼兒似的東西滯留口腔,忍不住回頭想了一遍,是否哪個地方清洗得不淨,內髒、腮殼、尾巴,都是認真洗了的,可是那些玉米皮兒,高粱殼兒怎麼回事呢?越想越不對味,兩條魚吃了半條,餘下的全侍候了鄰居的黃貓。眼見大黃貓香噴噴地咀嚼,我又懊惱又納悶。

這事我一直不解地存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我帶學生到大夥房幫廚,親眼看見了食堂工人在水井邊剖魚,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天燒魚忘了一道工序,沒有刮去魚鱗。我口中那些麩皮殼的感覺,原來就是魚鱗在作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