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 / 3)

卞和:“在下來到荊山,是要尋找幾百年前天降的一顆隕星。”

農夫大笑起來,說:“真是怪事!幾百年前天上落下來的星星?你到哪裏去找?你不是在做夢吧?”

卞和驚呆了!難道這真是一個夢?

農夫笑了一陣,突然說:“我看你也像個讀書人,天下的讀書人就是有些怪。我家主人是個大財主,也是個讀書人,就是個怪人。”

卞和忙說:“不知令主人高姓大名?”

農夫:“我家主人姓楚,自稱楚山石,方圓幾裏的田地都是他的。”

“有勞老伯,可否引見你家主人?”

“這有啥難!我正要給他送點兒山貨呢!”

“謝謝老伯!”

農夫即刻找來幾件破衣,讓卞和穿了起來,第二天便去拜會主人。

這又是一段奇妙的曆程。

荊山深處,常常有許多絕佳之地,峽穀奇境,世外桃源,令人讚歎不已。農夫帶領卞和,順著一道溪流,步入峽穀之中。

一條歡快、跳躍著的溪水,在峽穀中奔流。兩岸亂石穿空,懸崖如壁。溪水帶著清風,給人陣陣涼意。小路在巨石中勉強擠過,有時流水漫漫,需涉水而越;有時巨石橫臥,架成石橋,幾步便可跨越。水中遊魚翩翩,彩石生輝,波光粼粼,碧潭如晶。

走不數裏,峽穀驟然開闊起來,一畈良田,依著河灣,層層排列,金黃的稻穀,連成一片,在青山綠水中,染出了人間希望的色彩,使人看到了人類的智慧和與天地的抗爭。但這裏卻沒有人家,沒有房舍,連行人也沒有,隻有鳥語陣陣,高亢的蟬鳴,劃破山林的沉寂,反使人感到更加靜諡和清新。

泥濘的小路,又伸進了古木參天的林中,已經看不到兩岸的山崖,滿目都是高大的掛滿藤蘿的大樹,就連溪水也被各種灌叢掩藏起來,隻聽它依然在嘩嘩地詠唱。陣陣白霧從峽穀深處飄來,刹那間眼前的一切都被巨大的幃帳遮掩了,山林草木,如影如幻,仿佛置身仙境。再往前行,傳來了巨大的流水聲,陣陣水星,隨風飄來,使人感到如在雨中。突然,一堵山崖橫在眼前,一股巨大的水流從崖頭飛落而下,恰如一條玉帶垂懸。不,是白龍淩空而舞!白花花,亮閃閃,銀珠飛濺,長虹隕落,好一幅壯美的畫卷!卞和看得呆了,深感造物主的匠心獨運,塑造了如此美麗山河!

農夫笑了笑,催促他沿著“之”字形小路,爬上了崖頭,卻見溪水早已漫湧山穀,小路消失在流水之中,兩岸山崖似要再擠到一起,狹窄得僅容溪水勉強流過,看來已經沒有了路,走到了峽穀的盡頭,隻有山崖上的樹木,被大自然的巧手,千百年的風雨雕琢,千姿百態。

在農夫的帶領下,涉過一段溪水,走上了崖上的棧道。然而,所謂的棧道,不過是兩三根木頭,依著岩石或樹樁做支撐,墊著樹枝或碎石,人們勉強可以走過,綿亙十餘丈。穀中流水因又陡又狹,變得狂放不羈,卷起數尺高的浪花,有時猶如流晶,漫過一塊塊巨石;有時卷起千堆白雪,激起千斛銀珠。腳踏狹窄的棧道,頭頂一線藍天,兩岸山崖逼得人喘不過氣來,卞和為之稱奇不已!

越過山穀,正是山窮水盡時,前麵驟然又開闊起來,拐過一道林木蔥蔥的隘口,眼前出現了一大片良田,沃野千頃,田疇阡陌,稻穀正黃,一片豐收景象。幾株巨大的古樹,掩映著高大的民居,粉牆黛瓦,窗明場淨。門前幾個精壯的守門人,見來了兩個外人,即刻將二人攔在場外。

農夫忙說:“我是農戶,要求見主人。”

卞和忙施一禮:“在下卞和,求見主人。”

門人不再多說,徑直引入院內。

原來這是一座三進四廳的院落,當地人稱為“四合頭”建築,屋高兩層,皆用青石條砌成,門窗亦為石雕石刻,格外顯得莊重,沉穩,古樸,大方,表現出主人的處世之風。

不久,主人應聲而出,看上去不過六十多歲,長須飄飄,仙骨仙風,麵色紅潤,氣定神閑。卞和急忙上前一步,施禮道:“在下卞和,見過前輩!”

主人略一定神,打量這個衣衫襤褸的年輕人。見他發如亂草,膚如漆黑,全身帶傷,卻兩眼有神。看似山野之人,卻出語不凡,舉止有度,分明是個讀書人,忙道:“這位少年,家住哪裏?何以來到敝舍?”

卞和:“在在卞和,冒昧造訪,還望海涵。”

主人恍然大悟,笑道:“原來是雎山卞家之後,世代書香,官宦門第,果然不同凡響。”

卞和忙道:“晚輩衣衫襤褸,形如乞丐,實乃有侮尊目,還望見諒。”

主人哈哈大笑:“所謂璞不掩玉,山不擋日月,真人之象豈是外表可掩得的?”

“前輩過獎。晚生愧不敢受。”

“在下隱居此地十餘年,今日才開眼了!”

“不知前輩如何稱呼?”

主人哈哈大笑:“在下人稱楚山石,不過一頑石,閉鎖深山。今日得見閣下,真是緣分不淺!年輕人,何以落得如此狼狽?”

卞和驚道:“前輩莫非就是曾佐楚君平濮的歐古崢大人?”

“正是在下。”

卞和當即拜倒於地,說:“晚輩久仰大名,今日有緣拜見,真是三生有幸!”

“年輕人何必如此?昔年之事,如過眼煙雲。在下已以山石為名,自號楚山石,還是稱在下楚山石吧!”

“晚生記下了。”

“小夥子,為何深入荊山?”

卞和將進山尋寶,一一講述。

楚山石聽罷,拈須不語。

卞和見他默然,忙說:“不知前輩有何教誨?”

楚山石沉吟良久,才說:“在下曾聽前輩人說起,荊山確實落下一顆隕星,然而據稱乃災異之物,閣下何必尋它?”

卞和:“先父以為,定為世間奇寶,得此定兆國家之興,我楚之強,故卞和承先父之誌,不敢有怠。”

“若說它為異寶,卻也許有理。人雲: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五道峽就是這樣一片聖地。據傳古有一仙翁,騎驢而過五道峽,但見風光綺麗,山川奇秀,更有一飛瀑,直落百丈,鑲嵌於萬山叢中,潭中有蛟龍,空中飛鳳凰,若無異寶,何以如此呢?仙翁騎驢已過,仍不禁還要回頭而望,竟倒騎驢而去,故留下”驢頭坡“之地名。此處有此之奇,或藏異寶,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