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島主原名不叫金島主這件事情應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本姓金倒是不錯,雖然很喜歡半島文化,卻和朝鮮族沒有什麼關聯,時不時冒出幾句韓文來我估計也是胡謅的多,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喜歡韓流著實讓我費解了一段時間。
他原名金定國,取自“安邦定國”四字,家人長輩本意是想勉勵他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對國家有益的人,結果可想而知。我默默在心底說了很多遍:“伯父伯母你們想多了。”
金島主一開始並不叫金島主,認識他的時候他剛剛從高中來到大學,一臉的靦腆時不時地傻笑,哪裏配的上島主的名號,但是總是叫他金定國又顯得不那麼親切。好在咱們大辯論隊有自己的法子,每當遇到一個不好命名,或者還沒有具備命名資格的人的時候就取名字的最後一個音重複就好了。當時金定國就是收到了這樣的待遇,直接沿用慣例,他名字最後一個字的疊音就成了他的代稱,沒錯此刻你一定在心中發出了那兩個別扭的音符,這就是他在大辯論隊的第一個代稱。
後來,逐漸的他憑著臉皮在大辯論隊一年一年待了下來,我們想著不能一直不給他個名分,人家三九八已經從○○進化成○神他還停留在本名疊音有點太不近人情了吧。於是小爺他們不知道怎麼想的,給他取了個金二爺的名號來。
不錯,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人家有白三爺、黃四郎咱們何不就來個金二爺呢?可惜,此人二是不錯,雖人高馬大卻為人猥瑣,屌絲情節層出,但是這個爺字除了年紀上的一點優勢幾乎沒有任何貼切的地方,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兒爺們的氣息,就是穿上了龍袍也肯定是個唱戲的,哪有點稱孤道寡的底氣?
於是乎,這個名號也很快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了,除了在某些個表麵還得恭維他的人還時不時叫一兩聲二爺,幾乎不再聽人提起了,當然,事實上你根本分辨不出人家叫他二爺到底是恭維還是調侃,我想應該是嘲笑居多吧。
說到金島主這個名號就不得不提島主的家鄉了,那個地方叫做揚中,是長江中的一個河心島。在北半球,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長江的江水會衝刷河流的右岸,形成泥沙的堆積,一段時間之後會逐漸形成一係列的沙洲、島嶼,比如上海的崇明島,而揚中也同樣是這樣形成的島嶼。它地處東經119°42′~119°58′,北緯32°~32°19′,隸屬於鎮江市,卻不是一個單獨的島嶼,包含揚中島、雷公咀島、西沙島、西來橋島四個島嶼,當然屬於咱們金島主的是長江中第二大島嶼的揚中島。此地地處北亞熱帶季風中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別看是個小島,島上水稻、棉花、麻類作物均可生長。
在島上生活交通自然是不便利,金二爺出生前,島上隻能是通過河運擺渡和外界來往,直到二爺生後三年才有了第一座揚中大橋,此橋號稱是長江大橋,其實並沒有跨越長江,完全符合二爺的一貫作風。這橋雖然修得窄,很細卻很長,隻能開兩股車,明眼人一看就是金島主的性格,要的就是長,管他粗不粗。
之後一些年,先後又有了二橋、三橋、泰州大橋等等,不管是在建還是通車,這些都已經是和二爺沒什麼關係了,一座橋已經夠他來往凡塵,其他什麼的,都隻是為了當地建設罷了。
現在大家知道二爺為什麼成了島主了吧,他們家乃是當地一土豪,父親經營著當地主流的文化事業,熟話說掌握文化命脈就是掌握了人民的精神命脈。有一回,三九八陪島主返鄉,那時的三九八還不是三九八,甚至○神的名號也不是怎麼響,人們還是習慣上叫他○○。他們先是長途汽車東站出發,坐了一輛18塊錢到鎮江的汽車,再花同樣的價格轉乘一輛從鎮江車站到揚中的車。那時候○○才突然意識到,原來回家可以隻花三個小時,還是轉了一趟車的情況,要是自個兒開車不是隻要兩個小時?
二爺笑道:“自己開車?現在隻能開個十幾二十萬的,要坐還是得坐這輛八十萬的通宇大巴。”
這當然是在島主沒有得到人生第一輛自己的車的時候的感歎,你要是看到兩三年後,他急著回家提車時的那副嘴臉一定不會相信他現在說的任何話。
言歸正傳,當汽車駛過插著彩旗的瘦瘦的揚中長江大橋的時候,○○已經開始訝異金島主居然真的住在島上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