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趙曉銘可謂意氣風發,他不但掌控著自己的一個原班縱隊,同時也掌握著整個複遼軍最犀利的火炮縱隊。
自從呂漢強在北票地區建設了巨大的鋼鐵廠,直接在熔爐裏煉化出鋼水來,整個複遼軍的裝備數量以及質量,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在山東孫元化派出大批鑄炮專家的支援下,複遼軍的軍工廠也能自己鑄造大炮了,而且在質量上更勝一籌。
原先一門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原先每門足足一丈,口徑三四寸(米左右,口徑110-10毫米,)重量都在三四千斤(兩噸)這東西雖然威力巨大,但由於隻能用鑄鐵和青銅鑄造,但其笨重的也的確令人發指,幾乎就不能用於野戰,隻能守城。
而遼西鋼鐵廠直接生產出了鋼水,這一下就徹底的突破了這個笨重的瓶頸,並且在質量和性能上要大大優於原先的產品。
現在,一門口徑四寸的紅衣大炮,整個炮身不到了1500斤左右,不但在呂漢強的提議下,增加了照門準星,提高了打擊精度,而且還將這大炮直接按上的兩個軲轆,不但使得上下調整角度更方便,用四匹馱馬或者四匹騾子,就能輕鬆的拖動隨著大軍行動,大大的加強了機動性。
在裝備了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之後,又裝備了專門針對騎兵的速射炮——佛郎機炮。
這佛郎機炮好啊,和紅衣大炮相比,在結構上有根本性改變,比以前明軍裝備的火炮優越得多,現在的佛郎機炮,是一種鋼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
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采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為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對付敵人的集團衝鋒,這的確是下無敵的利器。
而佛朗機炮炮身更加輕便,裝在兩個輪子之上,隻要兩匹托馬就可以拉動滿世界亂跑。
有了這項先進的大炮,複遼軍就在不久之前,組建了專門的炮兵縱隊,雖然整個人數上來,與戰鬥部隊相比,隻有區區四千,但所配備的紅衣大炮就有一百門,佛郎機炮兩百門,這在整個大明,即便是整個世界也上絕無僅有的。
這次趙曉銘帶著自己的步兵縱隊,還有火炮縱隊急匆匆南下,他也知道戰況緊急,在路上,根本就不敢耽誤,可即便是這樣,從王大壯那裏發出來的軍令,還有從陳亮那裏發來的求援信,依舊如雪片一樣飛到他的手中,讓趙曉銘的整個部隊,不得不拿出吃奶的力氣向前狂奔。
眼看著就要到了牛莊戰場,趙明剛想喘口氣,整理下已經跑亂套了的隊形,結果遠遠的就看到孔邦國就像後麵攆著幾隻餓犬一樣衝了過來,老遠的就衝這趙曉銘大吼:“大軍不要停歇,立刻跑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