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是一座美麗的城。
天下有十座無人不知的城池,被人公認的,清幽城景色無雙,沒有絲毫呆板,渾然天成般,完全不是一座以修行為目的的城池應該擁有的模樣。也許也是因為如此,清幽城一直聲名不顯,城中修煉之人大多上不得台麵,至少是沒有揚名天下的那種蓋世人物出現,世人憑此送了清幽城一個“雅號”--風景小城--風景是好的,但城卻是小的,這裏的小指的是人才的匱乏。
樹木成蔭,花草繁盛,鳥獸成群,清幽城內從來不乏生氣。天空永遠是那麼湛藍,湖麵如鏡子一般清澈,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也不會有吵吵鬧鬧,似乎環境的安逸也影響到居民的性格,這裏的人都很溫順,私自鬥毆的事件從來沒有發生過。或許也因為這樣子,這兒的修煉人物才不成氣候。
但是事物總是有著兩個方麵,有壞的一麵,自然也賦予了它好的一麵。怡人的風景沒有能帶來強盛的修煉氛圍,卻很好的避開了天下的紛爭--修煉一途從來都不是溫和安逸的,十城之間你爭我奪難以停止甚至能說是頭破血流,“武無第二”不是空口胡說的一句話。
上天似乎尤其偏愛清幽,自二十年前,那個驚才豔豔的新城主上任後,清幽城一派欣欣向榮,震驚天下。辛勞耕耘,英才輩出,直到如今,在十城之中也可名列前茅,可謂大名鼎鼎,再也不用背負“風景小城”的稱呼了。雖說還有人對於才蓬勃發展二十年的清幽城不屑一顧,卻鮮少有人去質疑新城主的赫赫威名。盛名之下無虛士啊,況且為了這名頭,天下已有太多人付出了血的代價。沒有人會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且並非是天下第一的名頭,犯不著前赴後繼拿性命幹事。大不了見了清幽城主人前多多稱讚幾句,回頭在背地裏暗暗咒罵幾句,雙方都有台階,完全沒有必要真刀真槍大戰一場。
城池越發強大,隨之而來的製度規矩也就越來越多。眾所周知的,清幽城第一禁忌,便是流血事件。若是想在清幽城打打殺殺就得掂量掂量自身的分量了,因為代價很重,往往是一命償一命,卻不會去管你身份的尊卑。
傳言是清幽城主立誌要做一個儒衫劍士,並不喜歡拚殺刀劍,雖然城主今日的地位是依靠拚殺刀劍得來的。
城主說過,誰讓這座城見了血,那他也不介意讓那誰見見血。
而這天下,具備囂張到蔑視清幽城規的實力來挑戰城主的威嚴的人恐怕屈指可數,至於那些人,當然也沒有那麼胡鬧跑來清幽城打架,畢竟身份地位都在那兒擺著。江湖上的人呐,地位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看重自己的身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親自出手的。高人嘛,不弄得神秘一點,哪裏來的高人姿態?神秘感怎麼來?當然是出手越少就越有神秘感咯。
唯一一個敢在清幽城鬧事的人,出現在十五年前。那時的清幽城還沒成長到現在的規模,城主也沒有這時的身份地位,實話實說,弱小得很。當時的大城桃花城的二公子,閑來無事來清幽遊玩,也不知具體緣由,或說是其與人不愉繼而大打出手。結果呢,當事的兩個人毫發無損,卻不小心弄死了一位無辜平民。這事捅到城主府,城主一聽就火大了,二話沒說,親自出手要去逮住桃花城二公子。第二天,那位二公子的屍身就掛在了城門外的牆上,死狀平靜,竟是看不出身上有任何傷口,旁邊還搭上了一猩紅布帆,上書:違例當殺。
桃花城當然不能忍下這口惡氣,曾有人發誓定取清幽城主人頭以出惡氣,揚言絕不放縱清幽城的咄咄氣焰,定要狠狠打壓!後來卻不了了之,原因不明。
時至今日,憑借城主的文韜武略發展壯大的清幽城早已不複當年的弱小,現在的桃花城想要找麻煩,恐怕付出的代價不是他們能夠承受得住的。隻是當年的那份仇恨怎麼也消弭不掉,桃花城的人雖然不敢明麵挑釁,但是也從不會給清幽城的人好臉色瞧。桃花城雖然現今沒落,卻仍然十分看重麵子上的事情,勉強維持著表麵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