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曆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百年來,清州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名人字畫傳世頗多。但由於曆史原因,那些珍貴的名人字畫能存下來的卻很少,偶爾能見到的一兩件也是贗品。
這天,縣文物局局長崔向陽閑得無事,就來到了\"茂源書畫社\"。一進門,崔向陽就被一幅字吸引了。那是四個狂草大字\"永不為官\",落款是康熙四十二年秋,呂清廉痛書。
崔向陽是書畫收藏家,對書畫的鑒賞有很深的造詣。史書記載,呂清廉是康熙四十二年清州知府,因水部尚書徐成告他侵吞河銀6000萬兩,康熙傳旨捉拿。但抓捕途中,呂清廉被一夥賊人救走,河銀也不知去向,康熙一怒,將呂清廉滿門抄斬。因那一年歲在癸未,呂清廉便成了\"癸未巨貪\",被萬人唾罵。雖然呂清廉是個大貪官,可他的書法在當時卻是無人難比。特別是狂草,筆走龍蛇,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獨成一家。可因\"癸未巨貪\"的緣故,呂清廉的絕大部分作品都被朝庭銷毀了,傳世很少。自乾隆以後,能見到的呂清廉作品便大多是贗品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贗品也漸漸稀少,到了現在,呂清廉書法作品幾乎絕跡,贗品難找,真品更不用說。
可是今天,崔向陽卻在\"茂源書畫社\"發現了一張呂清廉的狂草,真讓他不可思議。盡管他覺得這幅字可能連贗品的贗品都算不上,但最起碼能說明,現在還有人知道有個叫呂清廉大書法家,還有人敢冒他的名作書蒙人。崔向陽一笑,讓老板把那幅字摘下來放到櫃台上。從頭到尾仔細一看,崔向陽不禁倒吸了口冷氣。呂清廉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鋼筋鐵骨,連飛白處都如鋼刷一般。而崔向陽眼前的這幅字,將呂清廉書法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當今書法大家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可是,這幅字明明就是一張新作,看墨跡最多不會超過5天,難道清州這地方還有世外高人,能將呂清廉的作品模仿得如真的一般?不管怎麼樣,先買回去研究研究再說。崔向陽想著,便對老板說:\"這幅字我買了,多少錢?\"老板咧咧嘴:\"崔局,也就是你,要是別人我還不賣呢,我看這字有點意思,要是用甘草一熏,能當古字畫賣,你既然要買,就給我個本兒吧,這幅字我是100塊錢買的。\"崔向陽一看,掏出200塊錢放到櫃台上,卷起那幅字就走。
回到文物局,崔向陽就打開了電腦文物分析儀。先將呂清廉書法拓版和他買的那幅字掃到電腦裏,一按對比分析鍵,電腦上顯示出了分析結果:那幅字的紙張為現代,而上麵的字和拓版上的字卻出自一人之手,印章也是真的。也就是說,如果書上的字是呂清廉的真跡,那麼,崔向陽買的這幅字也是呂清廉的真跡。這怎麼可能?康熙四十二年距今已有300多年了,呂清廉即使是投胎轉世也死好幾回了,怎麼會突然冒出真跡來?謎,簡直是天大的謎!
崔向陽帶著這個謎,專程去了北京,找國家文物局進行鑒定,結果證明,那幅字有99.999%的可能是出自呂清廉之手,如果不是紙張問題,那幅字就是真品。專家告訴崔向陽,那幅字雖是贗品,但卻是稀世珍寶,價值不可估量。
回到清州,崔向陽興奮得幾夜沒合眼。現在,他正在籌劃建一座清州字畫文物館,把曆朝曆代的名人字畫陣列其中。這之前,他已經搜集了不少名人字畫的真品或贗品,唯獨沒有搜集到呂清廉書法贗品。現在他搜集到了,他還不滿足,他要找到那個製作贗品的人,讓他再多寫幾幅呂清廉的字。
幾天之後,崔向陽終於找到了那幅字的出處。那幅字是一個叫孫二的賣給丁茂源的,而這個孫二是清州有名的慣偷。崔向陽多方打聽,才知道那幅字是孫二從郊外的一個院子裏偷出來的,而那個院子正是水利局局長徐異心的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