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眾:關中這地方過年要吃麵,我就說個麵快板。
北方漢子陝西麵,要說好飯隻有麵。
麵條能做成百種,一麵一味特色麵。
當頭岐山臊子麵,菜麵搓麵biɑng biɑng麵,
刀削麵,翡翠麵,撈麵無湯叫幹麵,
藍田蕎麵餄餎麵,包穀麵能叫拌湯麵,
麟遊特產血條麵,能做然麵和燒麵,
猴頭麵、鼠頭麵,壽麵宮廷灌灌麵,
西安油潑茱頭麵,禮泉烙麵是方麵,
耀州產的窩窩麵,乾縣過水澆湯麵,
旗花麵、臘八麵,關中還有棍棍麵,
定邊有個蕎剁麵,彬州芋麵荷葉麵。
蒜蘸麵、羊肉麵,還有西府幹拌麵,
最香春節臊子麵,愛吃綠麵菠菜麵,
韓城羊肉糊糊麵,耀州鹹湯豆腐麵,
燴麵炒麵龍須麵,安康雜糧漿水麵,
關中涼麵刀削麵,耀州愛吃疙瘩麵,
不擀不切手撕麵,形似爐刺大荔麵,
白鹿原上丁丁麵,華縣有個洋芋麵,
有菜麵,有扯麵,形似米線擺湯麵,
韓城岐山大刀麵,鹹陽古渡驢蹄子麵。
這個麵,那個麵,麵麵風味不一般。
陝西人就是愛吃麵,吃麵才是真吃飯。
2
聽眾:我說個對聯。一個農民挑了一副擔子,一頭是一捆稻秧,另一頭是一個竹籃裏放了竹筍。兩個路人看見此景,要對對子。一個先說了上聯:竹籃提竹筍,母懷兒;另一個對了下聯:稻草綁稻秧,父抱子。
任:這兩人都是見景即作,不但形式上對得準,對得妙,各自的內涵,都從比喻中很幽然地流露了出來。
聽眾:又結婚,又埋人,婚喪事一齊來,怎樣寫對聯?我看到幾副對聯:既當新郎又當孝子哭笑不得;既入洞房又入靈堂進退兩難。橫批:婚喪大事。
任:(有人念了一首寫給任超的五言絕句以後)從詩的寫法上要求還可以,內容不好,為啥?
李時珍不僅在醫學上,在咱整個華夏曆史上都是傑出人物。除過他本人天資聰穎,艱苦努力,品德高尚,他本人活了100多歲,曆經了六個皇帝,朝廷上叫做官不做。他的經曆和見識之廣之深,我怎麼能和他相比?這是對聖人的不尊。
聽眾:有人出了個字謎:一個是大人,兩個是小人,一個不是人,一個強裝人。
任:我猜是個繁體字“從”。
聽眾:再說個故事。不是我編的,是40年前我從報上看的(此故事經這位農民一講,頗有風趣,故照錄如下)。
據說陝南洋縣有個文廟,傳蘇東坡在那裏教過學。兩個秀才從廟前過去以後,看見門裏照壁上有“文廟”兩個字。第一個秀才頭一仰,“嘿!‘章廟’”,把“文章”兩個字打了個顛倒。第二個秀才說,“不對不對!這是‘文朝’”。兩個人吵開了,一個說“章廟”,一個說“文朝”。“章廟!”“文朝!”……正吵之間,洋縣的縣老爺過來了說:“大膽!你兩個吵個啥呢?”秀才一指照壁上的字:“我說‘章廟’,他說‘文朝’,請老爺明斷,看誰有理?”老爺給留了一首詩:“‘章廟’‘文朝’兩相宜,廟裏和尚不吃齊。我也不是孔天子,裏麵去問蘇東皮。”在縣老爺看來,把“文廟”念成“章廟”“文朝”都好著哩,於是廟裏的蘇東坡與和尚也差不多,不吃“齋”也就是不吃“齊”。孔夫子又被說成“孔天子”,“蘇東坡”變成“蘇東皮”。蘇東坡聽罷此事,生氣得沒言傳,在黑板上寫幾個字,“打四十大板”。於是學生一哄而起,把秀才打了四十大板。
兩個秀才出門以後,莫名其妙地說:“和尚沒說個子醜寅卯,為啥把咱‘丁’了四十‘反反’子!”這故事惹人一笑,名叫《秀才識了半個字》。
3
任:今天是3月15日,簡稱“3·15”。我想全社會都清楚“3·15”這個名詞。“3·15”是打假的日子,是維權的日子。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商品交換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們需要許多服務,需要許多商品。人們把許多需要建立在交易上。交易多了,有些黑心的家夥,就開始在這裏做文章,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或者坑人騙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假冒偽劣,轟然而起,尤其前幾年,簡直讓老百姓覺得假冒偽劣把人給纏住了。人們對商品都不敢相信了,於是就有了“3·15”,專門解決處理打擊這種現象。